生产情况
图片:婺源绿茶中文名
2008年生产、加工、经营“婺源绿茶”的规模企业35家,其中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4家、县级9家,通过qs认证的企业17家,11个企业20个产品获得aa级绿色食品标志和有机茶(无污染纯天然的茶叶)认证(根据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ifoam)的基本观点和标准的认证标准)。
2009年,婺源县茶园面积已经达15.7万亩,其中有机茶基地5.2万亩,茶叶年产值4.8亿元,外销婺源绿茶占欧盟有机绿茶市场70%以上份额。
完整的婺源绿茶生产情况内容请点击展开免费阅读..
历史文化
民间传说
五代时期,婺源浙源乡村有一位慈眉善目的方婆,常年在浙岭岭头结茅庐,汲山泉,煮绿茶,方便过往行旅饮用,不取分文。方婆辞世后,葬于浙岭上,过往路人感其恩德,途经其墓时捡石堆冢,年复一年,方婆的墓逐渐堆成了高6米的大石冢,世人称为“堆婆冢”。
方婆故事对婺源民间风俗影响深远,成为婺源民间推崇至善至美的精神象征,广泛影响教育着后人。这里的乡民沿袭着方婆遗风,以礼待客,以做好事为荣,乡民常在乡村的一些山亭、路亭、桥亭、店亭设缸烧茶,免费供行人饮用,有的甚至帘旗高挂,上书“方婆遗风”四个大字,成为婺源茶(产于江西婺源的茶)文化的精神传承者。也就是从五代开始,方婆遗风逐渐在婺源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饮茶习俗(2003年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与用茶风俗。
完整的婺源绿茶历史文化内容请点击展开免费阅读..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婺源绿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江西省婺源县人民政府《关于要求划定婺源绿茶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请示》(婺府字〔2007〕134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江西省婺源县现辖行政区域。
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完整的婺源绿茶地理标志内容请点击展开免费阅读..
获奖/荣誉
清光绪年间,“婺源绿茶”获南洋劝业会金奖和美国赛会奖。
民国四年(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茶叶类评比中,婺源“协和昌”茶庄产制的珠兰精茶、“益芳”、“鼎盛隆”茶庄的精制绿茶、“林茂昌”茶号的精制绿茶代表婺源绿茶参评,囊括了一等奖、二等奖和金牌奖,与西湖龙井(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苏州碧螺春等并称“中国十大名茶”。
完整的婺源绿茶获奖/荣誉内容请点击展开免费阅读..
历史渊源
图片:婺源茶园
婺源有“红绿黑白”四色特产,绿茶在其中最负盛名。绿茶产业一直以来就是婺源的支柱产业之一。
唐代,“茶圣”陆羽(唐代茶学家、茶文化奠基人)写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百科全书——《茶经(唐代陆羽创作茶学专著)》。《茶经》中记载,“歙州(茶)生婺源山谷”。当时的歙州即历史上的徽州早期,州府在歙县,地域包括现今安徽黄山市辖地域、宣城市绩溪县、旌德县和石台县南部以及江西省婺源县。根据此记载,婺源茶无疑是歙州茶的代表。同时,陆羽在《茶经·八之出》中列出了唐代产茶的八个道、四十三个州郡、四十四个县,婺源位列其中,说明婺源在唐代就是中国著名的茶区。
完整的婺源绿茶历史渊源内容请点击展开免费阅读..
产地环境
图片:婺源绿茶
位置境域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位于东经117°22′—118°11′,北纬29°01′—29°35′,介于海拔33米—1630米,东邻浙江省开化县,南接本省德兴、乐平两市,西毗本省浮梁县,北连安徽省休宁县。地域范围包括段莘、溪头、江湾、秋口、大鄣山、沱川、浙源、清华、思口、紫阳、太白、中云、赋春、许村、珍珠山、镇头等16个乡(镇)共171个行政村,保护面积10333.3公顷。
土壤地貌
婺源县境内为中山、低山、丘陵三种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产地土壤的ph值在4.5—6.5之间,90%为红黄壤,土层深厚,养分丰富,渗透性良好,是“婺源绿茶”生产的独特土壤条件。
完整的婺源绿茶产地环境内容请点击展开免费阅读..
产品特点
品质特性
婺源绿茶品种繁多,叶质柔软,持嫩性好,芽肥叶厚,有效成分高,质量上乘,素以“颜色碧而天然,口味香而浓郁,水叶清而润厚”的品质著称,宜制优质绿茶。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2005年的检测结果显示,婺源绿茶的水浸出物含量远远高于国家标准,儿茶素(一类酚类活性物质)指数为全国同类茶叶最高。
等级分类
“婺源绿茶”主要产品有名茶(婺源茗眉)、级内茶。
完整的婺源绿茶产品特点内容请点击展开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