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试茶么 > 茶叶大全 > 黄茶 > 温州黄汤

温州黄汤

第一印象:温州黄汤是茶叶。
内容概述:
温州黄汤

温州黄汤亦称温州黄汤、平阳黄汤。产于平阳、苍南、泰顺、瑞安、永嘉等地,以泰顺的东溪与平阳的北港所产品质最佳。条索细紧纤秀,色泽黄绿多毫;汤色橙黄鲜明,叶底嫩匀成朵,香气清高幽远,滋味和酸鲜爽。成茶以“三黄”,即“色黄,汤黄,叶底黄”闻名。

汉族茶农创制于清代,并被列为贡品;民国时期失传;新中国建立后,于1979年恢复生产。为浙江主要名茶之一。

加工工序

开采

温州黄汤清明前开采,采摘标准为细嫩多毫的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初展,要求大小匀齐一致。
温州黄汤的制法界于绿茶和黑茶之间,与绿茶不同是多一个闷蒸工艺,与黑茶不同是闷堆的温度和程度的差异,其品质也界于两者之间。汤色的色度深浅不同,滋味的醇和程度不同。

完整的温州黄汤加工工序内容请点击展开免费阅读..

获奖/荣誉

2008年获杨凌农高会名优产品评比后稷奖,温州名优早茶评比金奖。
2009年第八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一等奖。
2010年温州名优早茶评比金奖。
2011年获第九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一等奖。

产地分布

温州黄汤产于浙南泰顺、平阳、瑞安、永嘉等县,品质以泰顺东溪和平阳北港(南雁荡山区)所产为最好。

品质特征

条形细紧纤秀,色泽黄绿多毫,汤色橙黄鲜明,香气清芬高锐,滋味鲜醇爽品,叶底芽叶成朵匀齐。温州黄汤的外形因种类不同,差异很大,容易混淆不清。有的像白茶类的白毫银针(中国六大茶类之一的白茶),如君山银针;有的像绿茶类的细烘青,如黄汤;有的像毛峰,如黄芽;有的像绿大茶,如黄大茶。但总的来说,虽然形状各异,其色泽都有所偏黄。

存储方法

温州黄汤茶叶不能接触异味,避光和樟脑球、香皂、空气清新剂等放在一起;温州黄汤茶叶含水量不能太高,保持周围环境清洁干燥;切忌挤压温州黄汤茶叶,保持好茶叶的完整,这样才不影响美观和口感。
石灰保藏法:利用石灰块的吸湿性,使温州黄汤茶叶充分干燥,以延缓变质。方法是采用口小腰大,不会漏气的陶坛作为盛放器。

完整的温州黄汤存储方法内容请点击展开免费阅读..

选购技巧

首先,看干茶的外形。温州黄汤的外形因种类不同。差异很大。容易混淆不清。有的像白茶类的白毫银针;有的像绿茶类的细烘青;有的像毛峰;有的像绿大茶。但总的来说,虽然形状各异,其色泽都黄绿多毫,外形细紧纤秀。
其次。观察冲泡后的汤色。温州黄汤汤色最明显的特点,茶汤是纯黄色,汤面没有或很少夹混绿色环,黄汤的茶名也是由此得来。温州黄汤橙黄鲜明,茶色透明鲜亮,与陈化的绿茶汤不同。青茶汤色是橙黄色或金黄色,其色度深浅与黄茶不同。

完整的温州黄汤选购技巧内容请点击展开免费阅读..

历史发展

历史上最早记载的温州黄汤概念,不同现今所指的温州黄汤,是依茶树品种原有特征,茶树生长的芽叶自然显露黄色而言。如在唐朝享有盛名的安徽寿州黄茶和作为贡茶(古代中国朝廷用茶)的四川蒙顶黄芽(一种芽形黄茶),都因芽叶自然发黄而得名。
创制黄茶时代,大约在1591年以前。明朝许次纾(明朝的茶人、学者茶疏(明代许次纾创作的植物书》说:“江南地暖,故独宜茶;大江以北,则称六安。然六安乃用其郡名,其实产霍山县之大蜀山也。顾此山中者不善制造,就于食铛大薪炒焙,未及出釜,业已焦枯,讵堪用哉。兼以竹造巨笥乘热便贮,虽有绿枝紫就,辄笋萎黄,仅供下食,奚堪品斗。”这段记载说明了三个问题。其一与现时黄大茶的同制法大致相同,焦味和闷黄正是黄大茶的特征;其二黄大茶的制法早在16世纪之前就有;其三由于不善制茶,绿变黄茶。于是,人们发现炒青绿茶在杀青或柔捻后不及时干燥或干燥程度不足,叶质变黄,滋味转醇和,由认识到实践,黄茶的制法便应时而生了。

价值功能

主要功效

富含茶多酚(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氯基酸、可溶糖、维生素等丰富营养物质,对防治食道癌有明显功效。

保健功能

温州黄汤以其能抗衰老、防癌症、降血脂、治糖尿病等多种功能而令人注目。尤其是在抗动脉硬化方面,有着很好的疗效。该茶对于防止血管病变.血管内阻栓形成以及中医瘀血症等都有积极的意义。

品茗指南

冲泡方法

1.茶叶的用量
茶叶种类繁多,茶类不同,用量各异。如冲泡温州黄汤与水的比例,大致掌握在1:40,即每杯放3克左右的干茶,加入沸水100~150毫升。如饮用普洱茶,每杯放5~10克。如用茶壶,则按容量大小适当掌握。用茶量最多的是乌龙茶,每次投入量几乎为茶壶容积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多。其次,茶叶用量还与消费者的饮用习惯和年龄层次有着密切的关系。

完整的温州黄汤品茗指南内容请点击展开免费阅读..

©试茶么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4339号 在线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