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试茶么 > 茶叶大全 > 红茶 > 云南红碎茶

云南红碎茶

第一印象:云南红碎茶是茶叶。
内容概述:
云南红碎茶

云南红碎茶具备独特风格。它的原料芽叶肥壮,叶底柔软,持嫩性好,其主要内含物如水浸出物、多酚类、儿茶素含量均高与国内其它优良品种,是中国著名的红茶良种。云南红碎茶香气高锐浓郁,汤色红艳明亮,滋味浓厚强烈,加乳后呈姜黄色,味浓爽,富有刺激性。品质优异,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

品质特征

云南红碎茶

图片:云南红碎茶

其初制工艺的特点是在条红茶(红茶的一种)加工工序中,以揉切代替揉捻,或揉
捻后再揉切。揉切的目的是充分破坏叶组织,使干茶中的内含成分更易泡出,形成红碎茶滋味浓、强、鲜的品质风格。红碎毛茶经(唐代陆羽创作茶学专著)过精制后,成为供出口的红碎茶,包括叶茶、碎茶、片茶、末茶四个花色。

完整的云南红碎茶品质特征内容请点击展开免费阅读..

生长环境

云南红碎茶

图片:云南红碎茶

云南省西南部,在澜沧江怒江两大水系之间。这一带群
山联叠,峰峦环峙,气候温和,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雨量充沛,每到雨季,睛雨无定,云雾朦胧;土质深厚湿润而肥沃,为“云南红茶”品质优异提供了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历史背景

红茶起源于19世纪80年代,我国生产的工夫红茶(中国特有的红茶品种)在国际市场上曾占统治地
位。19世纪我国的红茶制法传到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它们仿效中国红茶的制法又逐渐发展成为将叶片切碎后再发酵、干燥的红碎茶。

完整的云南红碎茶历史背景内容请点击展开免费阅读..

制法

传统制法红碎茶
指按最早制造红碎茶的方法,即萎凋后茶坯(花茶制作的专用词)采用“平揉”、“平切 ”,后经发酵、干燥制成的。这种制法产生叶茶、碎茶、片茶末茶四种产品,各套花色品种齐全。碎茶颗粒紧实呈短条状,色泽乌黑油润,内质汤色红浓,香味浓度好,叶底红匀。该类产品外形美观,但内质香味刺激性较小,因成本较高,质量上风格难于突出,中国仅很少地区生产。
转子制法红碎茶
是指在揉切工序中使用转子机切碎的红碎茶。中国转子机制法系于70年代先后在广东英德、江苏芙蓉等地率先采用的,英德仿照洛托凡机制成首批转子切茶机,制出中国策一批转于型红碎茶,江苏芙蓉参照绞肉机原理制成的转子切茶机相继问世。制法上均系先平揉后切碎,后来卧式揉捻机出现,部分厂(场)联装成自动流水线。将萎叶进卧式揉捻机“打条”,再经转子机切碎,避免平面揉捻机不利联装的缺点。该法所制的红碎茶,亦生产叶茶、碎茶、片茶、末条四类产品。其中碎茶外形紧卷呈颗粒状,重实匀齐,色泽乌润或棕黑油润,内质汤色浓亮,香味浓较鲜,具有较强的刺激性,叶底匀齐红亮。该茶除具有外形美观和色泽乌润的优点外,内质浓强度较传统红碎茶好,而且成本较低。现我国大部分国营茶场茶厂都按此法生产。洛托凡制法属此类。

完整的云南红碎茶制法内容请点击展开免费阅读..

加工

中国红茶的碎片茶出口早已有之。即在工夫红 茶加工过程中,由于筛切工序,自然产生的芽尖、片 末茶,经筛分整理为芽茶(sifiting,如祁芽、宁芽等), 碎茶(broken tea),副茶有花香,茶末(茶叶的碎末)及茶梗等。
1958 年,中央商业部、外贸部联合湖南采购厅、湖南农学 院等单位,在湖南安化采用传统制法试制红碎茶一举成功,为中国发展红碎茶生产开创了先例。1964 年对外贸易部、农垦部、农业部等,根据国际贸易的 需要,决定并发文在云南勐海、广东英德、四川新胜、 湖北芭蕉、湖南瓮江、江苏芙蓉六个茶场(厂)布点, 开始大规模试制,同时红碎茶专用机械、制造技术、 品质规格等也逐步形成体系,为中国发展红碎茶生 产奠是了坚实的基础。1967年,外贸部根据国际市场对红碎茶品质规格的要求,结合中国广大茶区的具体情况,制定并颁发了四套红碎茶加工统一标准 样,供各地区对照标准加工和验收之用。第一套样适用于云南省采用云南大叶种生产的红碎茶,计17个 花色,设17个标准样。第二套样适用于广东、广西、四川等地除云南大叶种以外的大叶种红碎茶,共计 11个花色,设11个标准样。第三套样适用于贵州、 四川、湖北、湖南部分地区中小叶种制成的红碎茶, 共计19个花色,设19个标准样。第四套样适用于浙江、江苏、湖南等小叶种生产的红碎茶,共计16个花色,设16个标准样。1980年中国土畜产进出口总公 司根据出口需要和中国转子、c.t.c制法的发展 所引起品质上的变化,在维持原有品质水平的基础 上,对四套样进行了简化改革,第一套样由17个样 改为8个标准样,第二套样由11个改为7个标准样,第三套样由19个改为7个标准样,第四套样由 16个改为6个标准样。
云南红碎茶展开阅读
历史背景
品质特征
制法
加工
©试茶么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4339号 在线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