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特点
图片:2007年茶叶基地分布图
天然紫阳富硒茶(硒元素含量远高于其它茶叶的茶)(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特产)的珍品为紫阳毛尖(历史名茶)系列,分翠峰(产于湖北省谷城县的茶叶)、银针、翠芽等,其品质特征是:芽叶嫩壮匀整,白毫显露,色泽翠绿,香气高长带花香,汤色嫩绿明亮,滋味鲜美、回甘,叶底嫩匀成朵。
自1981~1982年春季,紫阳茶试站、汉中地区、西北植物所及陕西省茶树品种资源组分别按规定采留标准(第一轮新梢长到1芽3叶时采1芽2叶)制成蒸青化验样品,送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化验,结果表明,紫阳茶的品质成分有下列显著特点:
完整的紫阳富硒茶品质特点内容请点击展开免费阅读..
生产情况
图片:紫阳县茶叶生产基地图册
地理标志
图片:紫阳县茶叶生产基地
地域保护范围
紫阳富硒茶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安康市紫阳县所辖城关镇、向阳镇、红椿镇、东木镇、焕古镇、洞河镇、蒿坪镇、双安镇、汉王镇、高滩镇、毛坝镇、瓦庙镇、麻柳镇、高桥镇、双桥镇、界岭镇、洄水镇共计17个镇170 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8°06‘~108°37‘,北纬32°22‘~32°45‘。
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完整的紫阳富硒茶地理标志内容请点击展开免费阅读..
获奖/荣誉
图片:紫阳县茶叶生产加工场景
1965年,安康种植的茶树品种紫阳种被确定为中国第一批推广的21个良种之一,安康富硒茶是农业部汇集的全国44种名茶之一;
1987年被评为省优质产品;
完整的紫阳富硒茶获奖/荣誉内容请点击展开免费阅读..
产地环境
图片:20世纪末紫阳县茶区分布图
紫阳县所在的安康茶区生态优良,全市境内气候湿润温和,空气清新,山水相依,景色秀丽。由于北有秦岭、凤凰山双重屏障,西北高,东南低,冬季能阻挡西北寒流入侵,夏季又可充分接纳东南暖湿气流,从而形成冬无严寒、夏季湿润的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在12.1-15.7℃,年平均降水700-1100毫米,加之区内宜茶土壤绝大部分为黄棕壤,有机质含量丰富,茶树生长季节水热资源充沛,非常有利于茶树生长,被公认是地球上同纬度地带中最适合人类生活和最适合茶树生长的地方。
全市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达60%,有的县高达80%以上,有各类自然文化景观80多处,森林公园11个,4a级景区和国家地质公园1个,3a级两个。流域面积5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941条,长江最大支流-汉江自西向东流经全境,汉江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级以上,是国家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地。全市境内有各类野生植物4612种、野生动物430种,大熊猫、金丝猴、羚牛、大鲵以及有“东方宝石”之称的世界珍禽朱鹮在这里与人和茶树和谐相伴。南北过渡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气候特征,孕育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域产品,素有生物基因库、天然氧吧的美誉。全年ⅱ级以上天气达到363天。秀丽的秦巴汉水,优美的生态环境,丰厚的历史文化,成为安康茶叶生产、流通、科研、文化发展的不竭源泉和动力。
完整的紫阳富硒茶产地环境内容请点击展开免费阅读..
历史渊源
紫阳县所在的安康市产茶历史悠久,至少有3000多年历史。茶祖(中国茶祖先)神农氏在陕西形成了最早的饮茶习俗(2003年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开创了陕西5000年“茗饮之风”,陕西更是开启了“茶马互市(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中心内容的贸易往来)”的先河,将“茗饮之事”推广至大江南北,形成了举国饮茶之风,陕西茶文化是中华茶文化的源头,它的发展史基本上代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史。而作为陕西茶树最佳生长区和茶叶主产区的安康更是中国最早栽培茶树、最早生产贡茶(古代中国朝廷用茶)的地方,一直处于茶树原产地与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中间地带。
据《华阳国志·巴志》载:“北接汉中,南极黔涪。土植五谷,牲具六畜。桑蚕、麻苎、鱼盐、铜、铁、丹、漆、茶、蜜,灵龟巨犀,山鸡台雉,黄涧鲜粉,皆纳贡之。其果实之珍者,树有荔枝,蔓有辛蒟,园有芳蒻香茗。”其中香茗即指茶叶。这说明包括今紫阳茶区在内的巴国,茶叶的栽培已十分普遍。
完整的紫阳富硒茶历史渊源内容请点击展开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