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环境
图片:茶
温度
一般认为适宜茶经(唐代陆羽创作茶学专著)济栽培的温度,是在年平均13℃以上。灌木型茶能耐较低的温度,能忍受最低的临界温度可达-6℃至-18℃,在厚雪覆盖的条件下,甚至气温更低一些,还可以越冬。然而乔木、小乔木型茶耐低温性能较差,如中国的云南大叶种在-5℃时便会受害。茶所能忍受的最高临界温度是45℃,但一般在35℃以上,生长便会受到抑制,叶片出现灼伤,特别在于旱季节,受害更为严重。茶的生物学零度为10℃。茶生长适宜的年有效积温应在4000℃以上,中国茶区的年有效积温一般在4000-8000℃。有效积温越多,年生长期越长。中国南北各茶区由于气候条件的差别,茶生育期也就各不相同。
水分
从茶需水量情况看,适宜种茶的地区,要求年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雨量是否适宜,不仅看降雨量的多少,还要看年降雨量是否分布均匀,以及茶生长季节蒸发量的多少,一般说来,生长季节月降雨量在100毫米以上的地区,为茶生长适宜的地区。
完整的茶生长环境内容请点击展开免费阅读..
病虫防治
病害
茶园赤星病
发生条件:在高山茶(高海拔地区茶叶的通称)区的部分茶园发生较为普遍,一般成叶和嫩叶发病较多,老叶及嫩梢偶有发生。茶发病后,生长不良、芽叶细小、病叶制成的干茶有苦味,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均有较大影响。该病属低温高湿性病害,在春、秋多雨季盛发,高山多雾茶园发病最重,一年中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发生盛期。
防治方法:对于发病较重的茶园,最好在早春2-3月喷1次0.6-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进行预防。在大发生前(3月底至4月上旬)用75%百菌清8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喷施,除有保护作用外,还有抑制孢子形成的作用和治疗效果。还可用80%代森锌600-800倍液、50%福美双600-800倍液、50%多菌灵1000倍液、25%灭菌丹400倍液喷施防治。喷药时间宜早,在春茶萌芽、鱼叶展开期,或在叶片发病率达6%时,进行第1次喷药,在重病区间隔7-10d应再喷1次。
完整的茶病虫防治内容请点击展开免费阅读..
繁殖方法
种子繁殖
苗圃的选择与规划整理
苗圃应选地势平缓,背风向阳,东南或东西向,水源方便,排灌条件较好,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肥沃,地下水位1米以下,不积水、不内涝的微酸性土壤,生荒地作苗圃较为理想。此外还应交通方便,靠近茶园,便于运输和提高成活率。前作为烟、麻、菜、薯类等的地块不宜作苗圃。
苗圃规划包括道路、排灌系统和苗床的规划。苗圃应有大、中、小运输道和人行道,尤其10亩以上的大型苗圃,更应配置好大车道,其宽不少于4米,小车道2-3米,主行步道2米。排灌系统包括大、中、小灌,排、蓄水沟和小水池,小水池每4-8床设置1个长80-100厘米,宽60-80厘米,深100厘米,以尽量少占地面为宜。
完整的茶繁殖方法内容请点击展开免费阅读..
主要变种
图片:茶
白毛茶(camellia sinensis var. pubilimba chang)与茶的区别在于嫩枝及叶片下面均被有密柔毛,花特别小,萼片被灰白毛。分布于中国云南南部、广西。
香花茶(camellia sinensis var. waldenae (s. y. hu) h. t. chang)与茶的区别在于叶片狭窄倒披针形,花有香味。分布于广东、广西等地。
植物文化
第一个嗅到这茶香的应该是神农氏,人称“茶圣”的陆羽(唐代茶学家、茶文化奠基人)在《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早在神农时期,茶及其药用价值已被发现,并由药用逐渐演变成日常生活饮品。
把茶大量移入诗中,使茶酒在诗中并驾齐驱的是白居易。白居易嗜茶,《唐才子传》说他“茶铛酒杓不相离”,白居易喜欢边品茶边吟诗:“闲吟工部新来句,渴饮毗陵远到茶”。白居易是典型的现实主义诗人,对茶与激发诗兴的作用他说的很实在:“起尝一碗茗,行读一行书”;“夜茶一两杓,秋吟三数声”;“或饮茶一盏,或吟诗一章”……这些是说茶助文思,茶助诗兴,以茶醒脑。反过来,吟着诗,品茶也更有味道。
完整的茶植物文化内容请点击展开免费阅读..
分布范围
图片:茶中文名
茶原始分布于中国西南地区。栽培范围,北起山东省的胶东半岛(约北纬37°30′),南到海南岛(约北纬18°30′),南北跨越19°,纵长2100公里,西起西藏自治区的东南部(约东经95°),东到台湾省(约东经122°),东西跨越经度27°,横宽约2600公里。在这一辽阔广大的范围内,栽培茶的省区包括;西藏自治区、甘肃省东南部、陕西、河南南部、山东东南部、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区)的大部或全部,共十八个省(区),除台湾省外有栽培茶的县、市有976个。
主要价值
药用
茶的根、嫩叶入药。甘、苦,微寒。清热降火,强心利尿。《食疗本草》:“利大肠,去热,解痰。”
主要化学成分:叶含咖啡碱,挥发油,三花皂苷及苷元,维生素c,少量胡萝卜素,麦角甾醇,黄酮和黄酮醇等。
完整的茶主要价值内容请点击展开免费阅读..
栽培技术
园地选择
园地的选择要求
茶是多年生作物,收获年限较长,所以在种植前必须根据规划,对当地的气候、土壤和地形条件等作全面的了解。具体要求是:
1.气候条件:年平均气温不低于15℃,极端最低气温不低于-3℃;活动积温在4000℃以上;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
完整的茶栽培技术内容请点击展开免费阅读..
植物学史
图片:茶
命名史
据可查的大量实物证据和文史资料显示,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叶的国家。早在距今5000多年,公元前2737年的神农时代《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200年《华佗食经》中也有记载“苦荼久食,益意思”。780年,唐代陆羽《茶经》就已经全面地记载了茶的形态特征、茶的栽种和采制过程、茶的功效,作为药用列入方剂的就有上百种。1753年,瑞典植物学家林奈在他所著的《植物种志》(species plantarum,1753)第一卷中用拉丁文最早给茶物种定了学名thea sinensis。茶最初的学名是camellia sinensis (l)。1950年,中国植物学家钱崇澍根据国际命名法有关要求,结合茶特性的研究,修订了比较正确的茶种名camellia sinensis (l.) o. ktze.。
同义学名较多,异名包括camellia arborescens、theaphylla cantonensis、thea grandifolia、thea sinensis、thea chinensis、thea viridis、thea parvifolia、thea oleosa、thea cantonensis、thea cochinchinensis、thea bohea、camellia thea、camellia oleosa、camellia cantonensis、camellia longlingensis、camellia waldenae、thea sinensis var. macrophylla、camellia sinensis f. macrophylla、camellia sinensis f. formosensis、camellia sinensis var. waldenae、camellia sinensis f. parvifolia、camellia waldeniae、thea olearia、camellia sinensis var. waldeniae、thea sinensis var. parvifolia。
完整的茶植物学史内容请点击展开免费阅读..
形态特征
图片:茶
灌木或小乔木,嫩枝无毛。叶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长4-12厘米,宽2-5厘米,先端钝或尖锐,基部楔形,上面发亮,下面无毛或初时有柔毛,侧脉5-7对,边缘有锯齿,叶柄长3-8毫米,无毛。花1-3朵腋生,白色,花柄长4-6毫米,有时稍长;苞片2片,早落;萼片5片,阔卵形至圆形,长3-4毫米,无毛,宿存;花瓣5-6片,阔卵形,长1-1.6厘米,基部略连合,背面无毛,有时有短柔毛;雄蕊长8-13毫米,基部连生1-2毫米;子房密生白毛;花柱无毛,先端3裂,裂片长2-4毫米。蒴果3球形或1-2球形,高1.1-1.5厘米,每球有种子1-2粒。花期10月至翌年2月。
野生种遍见于长江以南各省的山区,为小乔木状,叶片较大,常超过10厘米长,长期以来,经广泛栽培,毛被及叶型变化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