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试茶么 > 茶叶知识 > 茶的病虫防治

茶的病虫防治

简单了解茶:

茶( (l.) kuntze)是山茶科、山茶属植物。灌木或小乔木,嫩枝无毛;叶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长4-12厘米,宽2-5厘米,先端钝或尖锐,基部楔形,侧脉5-7对,边缘有锯齿;叶柄长3-8毫米,无毛;花1-3朵腋生,白色;苞片2片,早落;萼片5片,阔卵形至圆形,长3-4毫米;花瓣5-6片,阔卵形;雄蕊长8-13毫米,基部连生1-2毫米;子房密生白毛;花柱无毛,先端3裂,裂片长2-4毫米;蒴果3球形或1-2球形,高1.1-1.5厘米。花期10月至翌年2月。

茶原始分布于中国西南地区;栽培范围甚广,北起山东省的胶东半岛,南到海南岛,西起西藏自治区的东南部,东到台湾省。山地、丘陵、平地、盆地都可生长,但大多是在丘陵和山地。一般认为适宜茶经济栽培的温度,是在年平均13℃以上;从茶需水量情况看,适宜种茶的地区,要求年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茶对土壤的酸碱度是很敏感的,以ph值4.0-6.5为适宜。

关于茶的病虫防治,我们可以从下文中了解到。

茶病虫防治

病害

茶园赤星病

发生条件:在高山茶(高海拔地区茶叶的通称)区的部分茶园发生较为普遍,一般成叶和嫩叶发病较多,老叶及嫩梢偶有发生。茶发病后,生长不良、芽叶细小、病叶制成的干茶有苦味,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均有较大影响。该病属低温高湿性病害,在春、秋多雨季盛发,高山多雾茶园发病最重,一年中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发生盛期。

发生特点:发生代数多,越冬成虫寿命长,陆续孕卵,造成数代重叠。一年有2个虫口数量高峰,第1个虫口高峰虫口多,为害重,主要为害第二轮茶;第2个虫口高峰在9-10月,为害秋茶。

防治方法:对于发病较重的茶园,最好在早春2-3月喷1次0.6-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进行预防。在大发生前(3月底至4月上旬)用75%百菌清8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喷施,除有保护作用外,还有抑制孢子形成的作用和治疗效果。还可用80%代森锌600-800倍液、50%福美双600-800倍液、50%多菌灵1000倍液、25%灭菌丹400倍液喷施防治。喷药时间宜早,在春茶萌芽、鱼叶展开期,或在叶片发病率达6%时,进行第1次喷药,在重病区间隔7-10d应再喷1次。

粉虱类(黑刺粉虱

茶煤病

发生条件:茶煤病的发生与害虫有密切关系,在管理不良、杂草丛生、荫蔽潮湿、虫害严重的茶园病害较重。

茶蚜

发生与环境关系:日平均温度达16-25℃、相对湿度70%以上、晴暖少雨、芽叶生育加快有利于茶蚜发生。

防治方法:分批及时采茶能采除大量的卵,抑制其发展。在越冬成虫产卵繁殖前期(第一轮茶萌发时)及第1个虫口发生高峰期(第二轮茶萌发时)喷药,如虫害发生重的茶园可在第2个虫口发生高峰期(秋茶萌发期)再喷1次药。防治药剂首选10%天王星或20%灭扫利8000倍液、20%功夫或扑虱灵3000倍液、10%克螨特加10%杀灭菊酯2000倍液有增效作用,还可以选用25%敌百虫加25%辛硫磷1000-2000倍液、40%乐果2000倍液、80%敌敌畏1500-2000倍液、20%杀灭菊酯2000-3000倍液、90%巴丹1000倍液、20%叶蝉散1500倍液,也可选用菊乐合剂、扑雷灵等。

防治方法:加强土壤管理,适当施肥改良土壤,调节土壤酸度,降低地下水位,以促进茶生长,增强抗病力。开垦原始森林地种植茶前,应尽可能彻底地清除土壤中的残留树桩。发现少量病株应立即挖除,并将以病树为中心的周围2圈外观健康的茶一起挖除,挖出的粗细病根应携带出园外以烧毁。病穴用高锰酸钾10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浇灌,以杀灭残存病菌。过一段时间后再进行补植。

防治方法:分批多次采茶,可破坏茶蚜适宜的食料与生活环境,抑制其发展。生物药剂防治可用26号杀虫素50-150倍液喷雾。化学防治可首选40%乐果1000倍液、2.5%敌杀死6000-8000倍液、10%二氯苯醚菊酯6000-8000倍液喷雾。还可以选用50%辛硫磷1000倍液、50%马拉硫磷1000倍液、80%敌敌畏1000倍液、2.5%鱼藤精300-500倍液、20%杀灭菊酯6000-8000倍液喷雾。

茶毛虫(黄毒蛾属的一种昆虫

防治方法:可用90%敌百虫1500倍液、80%敌敌畏1500倍液、50%马拉硫磷1500倍液、50%杀螟硫磷1500倍液、50%辛硫磷1500倍液、10%二氯苯醚菊酯6000-8000倍液、2.5%敌杀死6000-8000倍液、5%来福灵6000-8000倍液、20%杀灭菊酯3000-4000倍液、灭幼脲1000倍液、2.5%鱼藤精400倍液等喷雾。

茶根腐病类

危害症状:茶根腐病在发病初期不易察觉,病情逐渐加重,植株叶片稀疏,树势衰弱,甚至整株枯死,高温高湿利于发病。茶园中的树木残桩及病根碎块多的茶园发生较重。

防治方法:秋冬季结合清园,清除地上病叶,摘除树上病叶。在春茶结束后至夏茶(夏季生产加工的茶叶)萌芽期以及夏季干旱期结束后至秋雨开始前防治,在各轮新梢的一叶期前后喷药防治最好。75%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或50%苯来特1500-2000倍液对该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当病菌侵入叶片后7-10天内喷药,可抑制病斑的出现。75%百菌清和75%百多(百菌清和多菌灵混剂)1000倍液有良好的防护效应。80%代森锌600-800倍液、50%敌菌丹400-500倍液也有一定防治效果。

茶炭疽病

危害症状:以梅雨和秋雨期发病重,氮肥施用较多的茶园易发病。一般都发生在当年生成叶上,严重时茶大量落叶,导致树势衰弱,产量降低。该病以梅雨及秋雨季节的温暖多雨季节发生较重,高山茶区终年多雾,湿度高,发病重,偏施氮肥或不施钾肥的茶容易感病。

防治方法:结合茶园管理进行修剪、疏枝,中耕除草,使茶园通风透光。化学防治可首选10%天王星6000-8000倍液喷雾。还可选用40%乐果1000倍液、50%马拉硫磷1000倍液、50%辛硫磷1000倍液、50%杀螟松1000倍液、90%敌百虫1000倍液、25%扑虱灵1000倍液、80%敌敌畏1500倍液、2.5%鱼藤精400倍液等喷雾。

虫害

茶小绿叶蝉(半翅目叶蝉科生物

发生条件:时晴时雨,适温高湿,旬平均气温17-20℃,相对湿度70%以上有利于发生。肥培条件好,长势郁蔽,芽叶稠密,留叶较多,间作豆类,杂草丛生,利于发生。萌发早、芽叶较密、枝嫩性强的品种受害重,如白叶单丛茶易发生。

防治方法:准确有效地防治黑刺粉虱、茶蚜等害虫是防治该病的根本措施。在封园后或早春,用0.5°bé石硫合剂进行防治,并可兼治粉虱。也可喷施1%石灰波尔多液,以防止病害蔓延。加强茶园管理,适当修剪,使茶园通风透光性良好,改善茶园小气候条件,增强树势,以减轻病害的发生。

发生与环境关系:适宜在长势比较郁蔽阴湿的茶园里发生,窝风向阳洼地茶园的虫口发生较多。

结语

通过上文的详细介绍,您真正学习并了解到茶病虫防治了吧!

如果觉得我们的内容不错,欢迎把试茶么(milulu.com.cn)分享给你的茶友,十分感谢!

©试茶么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4339号 在线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