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试茶么 > 茶叶知识 > 长嘴壶茶艺

长嘴壶茶艺

它是什么?长嘴壶茶艺是中国茶艺的一种。
内容概述:
长嘴壶茶艺

长嘴壶茶艺是中国茶艺的奇葩。长嘴壶是我国一种独特的茶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长嘴壶茶艺表演是项群众喜爱的民俗文化,是我国茶道的一环,是茶文化的一部分。长嘴壶茶艺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观赏性。沸水在长嘴中流过,自然降低了温度,水就不会太烫,最适合泡茶,特别是泡盖碗茶。长嘴壶茶艺表演用肢体语言表达各种文化内涵,长人知识,发人深省。长嘴壶茶艺表演营造了茶馆的文化氛围和民俗气息,提高了茶客的品茗乐趣。

技艺传承

廖小松 廖大松(1982年~)
能将一把铜壶行云流水般地玩出36种招式,茶壶成了贴身道具、人体器官。撩起袖口,小臂上满是烫伤。头上的小疤,是练“童子拜佛”烫的。问他,练习时为何不用冷水?小松说,练时不用开水,手没有烫惯,掺茶就会出事。铜壶传热快,一烫,动作变形,滚水满天飞。所以,即便铜壶把手烫起泡,也要坚持。小松手触烫壶,坚持分把钟没有问题,“全是逼出来的!”和廖大松一起经营着“二松堂”茶叶专卖店渐渐隐退。
刘绪敏
(1982年~)
刘绪敏 四川雅安名山人,2005年学习长嘴壶技艺,使用长嘴壶倒茶的精准度可以达到:提着长嘴壶往吸管里倒茶,而且做到滴水不洒。和妻子邹涛在道教圣地四川青城山创立青城山派茶艺。参加了台湾国际蓝雨节,中国道教文化交流节,世界茶文化研讨会,韩国加耶国际文化节等活动表演长嘴壶茶艺,参与了中央电视台及全世界30多家电视台节目录制表演长嘴壶茶艺,参与国内外600多场大中小型演出活动表演长嘴壶茶艺,刘绪敏用他手中的一把长嘴壶风靡国际,成为推动中国蒙顶山龙行十八式(北宋高僧禅惠大师创作的十八道献茶技艺长嘴壶茶艺发展领军人物。
曾小龙(1977年~)
其技独步天下,快如狂风。或旋转或高抛,难度空前。动作与音乐浑然天成,被媒体誉为“功夫茶神、茶艺侠客”;其人如茶,重德、尚和、崇俭、融真,追求质朴自然、清静无私;其创意的壶中书法,更妙绝于世。“表演法度严谨,讲究手眼一气呵成,形成一脉相通。以形神相随为第一境界;以得心应手为第二境界;以得意忘形为第三境界;
曾小龙以其执着与热爱,细品那些半入松风,半入丁香的茶中况味,一路血汗十余载
“没有三两三,不敢上梁山,没有八两八,不是好爸爸”—— 曾小龙在《中国达人秀》上淳朴的语言,真挚的感情表白。
李龙(1988年~)
李龙 四川雅安名山人,廖氏兄与刘绪敏为其师兄本出同门,自从学会茶艺踏入社会以来,经多年摸爬滚打,融汇舞蹈、国术、太极、各长嘴壶茶艺门派之所长,自创【长嘴铜壶当空舞】,号称“空中书法”!表演时动作舞花时而精美绝伦、时而风卷尘沙,其倒水动作招招经典还包含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四方玄位在内,令人称奇,曾受四川电视台黄金时段的《记录》访谈。继曾小龙之后的又一后浪。李龙还将传统的长嘴壶茶艺与西方流行的花式调酒相结合演出,打破传统,将精粹带上舞台。李龙还擅长川剧变脸艺术,曾代表中国出访印度尼西亚作中印文化交流做出自己一份贡献,李龙2014年将自己两门国粹绝活相融合自创出了同一人演出茶艺与变脸的新节目【人生五味】,他时刻牢记着老师的教诲,“人不能忘根,茶艺也一样,无论如何创新,李龙所创的茶艺从未脱离一个字”茶“”,凭着自己的才艺走南闯北,现已开始广收弟子,传承文化,也是国粹传承新生的一股年轻力量同时也在为自己的一片天而努力奋斗着。
刘昌伟
刘昌伟(1975年~)茶艺技师,重庆大足县邮亭镇人。成都芙蓉门茶艺变脸培训中心 门主;“芙蓉绿雪(四川芙蓉门出品的茶”茶叶创始人;成都蓉和释茶文化传播中心总经理,四川茶文化茶艺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四川茶艺术研究会副会长。
12岁随祖父刘忠贵学习川剧武生、变脸,舞狮,掺茶。1996年刘昌伟从重庆来成都先后从事保安、服务员、吧员工作,后专职从事茶艺表演茶文化研究及川剧变脸表演和培训工作。。
刘昌伟勤学善思,勇于创新。他在其多年的茶艺服务工作实践和茶艺表演经验的基础上,创造了“芙蓉门长嘴壶茶艺”:上善若水十二套(女子),醍醐神韵十八套(男子);其特点是:传统茶艺掺茶技法与戏曲、武术、杂技、舞蹈的身段表演紧密结合,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艺术表演风格,严格要求学徒注重:心(心态)功(基本功)、形(形体)、气(气势)、韵(韵律)力(力量)的有机运用,使长嘴铜壶茶艺的表演更具有实用性.观赏性.艺术性。他从事的茶艺、茶文化、川剧变脸行业,将两者科学的融合在一起发展,受到行业内极大认同与肯定,很多爱好者奉之为行业精神支柱,1998年以来收受有门生200余人,遍及全国和世界各地,
长嘴壶茶艺歌曲【茶艺英雄】,茶文化歌曲【茶语人生】【悟道释茶】2012年创新了同时长嘴壶茶艺同时川剧变脸的节目【千变茶韵
刘昌伟开办了成都芙蓉门茶艺培训中心,并创造了“芙蓉绿雪”茶叶。作为四川茶文化协会茶艺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刘昌伟坦言:“虽然知道传承长嘴壶茶艺任重而道远,但还是希望自己做的这些,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到长嘴壶茶艺,能够让长嘴壶茶艺走得更远。
人生箴言:心有态 境无界
黄磊
巴蜀文化长嘴壶艺术表演大师黄磊,主要从事长嘴壶茶艺表演以及长嘴壶文化研究,在其多年的茶艺研究工作实践和茶艺表演经验的基础上创立巴蜀文化长嘴壶茶艺培训,黄磊先生为中国长嘴壶茶艺表演艺术界培训了很多优秀的行业领军人才,使得长嘴壶茶艺是中国最为出名的茶艺形式之一,长嘴壶茶艺表演是项群众喜爱的民俗文化,是我国茶道的一环,是茶文化的一部分。长嘴壶艺术以招式变幻多端见长,左右开弓泡茶,水线较近,观赏性较强。

技术

四川长嘴壶掺茶是一门表演艺术,而不是其他同行或外行认为的是技术,简单的复杂化是艺术,简单的科学化是技术。民间茶楼 餐厅倒茶称之为技术,让人能够达到赏心悦目,长人知识,发人深思的称之为艺术。很多人把长嘴壶叫茶技,而非茶艺,“为什么?”答曰:“一些自认为会把长嘴壶舞的很顺溜的就叫茶技,曰之:茶技嘛就是倒茶的技术咯。要记住技术和艺术不是门当户对的。所以我们要成立门派,是因为一些茶文化组织他不想成家,他要成师。追求的境界不一样达成的效果两同。”以艺字当头,一直在把世人认定的茶技努力作成茶艺,过程艰难,需要我们付出很多,不怕嘛,因为芙蓉门的箴言是:心有态-境无界;大无谓的舍得精神一直是我们的精神支柱;长嘴壶茶艺注重茶者的精、气、功、韵、型,分别是女子上善若水十二套、 醍醐神韵十八套,每套动作配合贴切的名称与和茶文化相关的解说词,茶者具备杂技、舞蹈、武术、戏曲台步功底。

长嘴壶介绍

长嘴壶又称长流壶,早前的茶馆常用的烧水掺茶水壶,从壶腔到出水口一般不过几寸,稍长者也不过盈尺,一般称为短嘴壶。后来为了方便实用,壶嘴逐渐加长,出现了一尺(33厘米),二尺(66厘米)。。。。。。直到超常的长嘴壶,壶嘴约三尺(1米)左右,即俗称的“一米长壶”。有的专供茶艺表演用的壶,壶嘴长三尺六,全身为纯铜打造而成。

起源

长嘴壶起源于何时何地迄今未见确切的文献证载。后人只能从民间口头传闻和少数茶人世家的家谱中略知一二。流行的一些说法,都是来源传闻,不见经传,但还比较合理。
传说一:
晚唐五代时期,产生于文人雅士茶事活动中。
公元756年“安史之乱”起,中原战乱频频,而四川处于后方,北有巴山秦岭,东有长江三峡天然屏障,外敌不易侵入,社会相对安定。风流天子唐明皇逃出长安龙庭,赐死贵妃杨玉环,就躲到四川避过劫难。后来唐德宗避朱沘之乱、唐僖宗黄巢起义,也都是逃奔到四川。大诗人杜甫也流离四川,在成都和奉节草堂度过一生中最后10年较为安静的生活,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
晚唐五代,成都是以婉约艳媚著称的“花间派”词人基地。词坛颂袖之一的韦庄温庭筠并称“温韦”,即是王建前蜀的高管吏部侍郎。达官贵人、骚人墨客仍然过着安闲游乐的生活。他们常以“琴棋书画、诗酒剑茶”以及射覆投壶、行令等游戏会友娱客。为适应频繁兴盛的茶会茶宴等茶事活动,逐渐把壶嘴加长,产生了长嘴壶。
传说二:
茶树种植栽培技术和饮茶之风,从四川北越秦岭出陕南、中原,东沿长江下江汉、江南,扩散于华北,东南乃至全国。据陆羽(唐代茶学家、茶文化奠基人茶经(唐代陆羽创作茶学专著》记载,唐时产茶地区遍布8道、43州郡和44县,同时也开始出现了如陆羽《茶经》等一批种茶饮茶专著,吟诵茶事的诗文更多,饮茶风气更盛,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北宋时,首都汴京,天子脚下,通都大邑,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人口众多商业繁盛,勾栏瓦舍、茶坊酒肆栉比鳞次、人来客往、摩肩接踵。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名著《清明上河图》可见一斑。茶楼相当兴旺,还有“点茶(唐、宋代的一种煮茶方法”、“斗茶”的风气,最有著名的画家赵孟頫《斗茶图(元代赵孟頫所著作品》和北宋名士诗人苏东坡、梅尧辰等的斗茶诗传世。在拥挤的茶堂中,茶博士使用长嘴壶为客人掺茶添水,十分便利。据说当时长长的壶嘴还有弯曲的,相当别致,有一定的形态讲究适应茶客的审美情趣,可惜没有实物作依据,
南宋时首都临安(今杭州)“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十分繁荣,江南文风鼎盛,江浙又产名茶,苏州太湖洞庭山的碧螺春,杭州西湖龙井(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和祁门红等茶闻名遐迩。饮茶之风亦盛。长嘴壶茶艺有了发展。文人侠士谈诗聆曲品茗论剑,同时,使用和把玩长嘴壶。“以壶为剑”、“以剑为壶”。又据,执壶行茶中举手投足种种形态,命名一些有趣的招式,如“苏秦背剑”、“高山流水”等等,还说是“茶汤肉蔻,气定神闲,壶剑在手,英姿勃发,剑壶融合,相得益彰,一乐事也”。
传说三:
四川古称天府之国,物丰民富。成都为四川省会,市面繁荣,隋唐时候即有“扬一益二”之说,将成都与当时雄踞长江运河交汇要津,盐粮转运频繁,商贾云集的全国第一通都大邑扬州相提并论。成都周围,岷沱水网密布,市镇罗列,舟楫便利,航运商贸发达。杜甫诗里也有“门泊东吴万里船”的诗句。四川盛产茶叶,蒙山茶(四川省雅安市特产、峨眉茶、青城茶(产于四川省都江堰市的绿茶,都闻名遐迩,茶馆早已遍及城乡。而江岸茶馆地处河阜码头,茶客多为过往商贾旅客,行色匆匆;或者焦急候船,时间紧迫。船到就走;或者行船停靠,商家水手蜂拥上岸,急寻茶水解渴,稍事休息,又要登程。特别是夏秋水涨船多,人客更旺,茶馆常“打涌堂”。老板幺师必须想法设法快速冲水泡茶,满足客人需要,否则生意就会被别家抢走了,于是长嘴壶应运而生;同时茶馆多卖绿茶花茶,无论茶末(茶叶的碎末散茶,短时冲泡即可饮用。

赏心悦目

每天在成都顺兴老茶馆拎长嘴壶的,正是廖小松。那夜,几位外国游客喝着茶,旁边的翻译小姐优雅地抽着烟,蓦然,穿一身黄缎子对襟装的小松,提着他惯用的85公分的长嘴壶掺茶来了,滚烫的铜壶,出人意料地敦到头顶上,一个“童子拜佛”,细流从上泻下,老外下意识地闪避,却是有惊无险。接着,铜壶甩到背后,细长的壶嘴贴着后肩,连人带壶一齐前倾,细流越背而出,安全着杯。是为“负荆请罪”。女翻译向老外译了这一招的名字,老外连连点头。小松背过身去,下腰,后仰如钩,铜壶置于胸前,长嘴顺喉、颈、下颏出枪,几乎就要烫着突起的下巴,一股滚水细若游丝,越过面部,反身掺进茶碗。茶满,人一个鲤鱼打挺,桌面干净利索,并无拖泥带水。这一招叫“海底捞月”,一桌茶客,都鼓了掌。有人伸手触摸茶壶,看是不是装的冷水,结论是“滚烫”。

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长嘴壶掺茶已经从实用性上升到观赏性,从技术上升到艺术。而今长嘴壶掺茶,被冠以“长嘴壶茶艺”之名,享誉中外
从实用性到观赏性
从有茶馆的记载开始,为了掺茶沏水方便,茶壶的嘴从原来的无嘴到几尺长,慢慢发展成长嘴壶。清末民初开始一直延续到20世纪60年代。成都茶馆一般多用一尺(33厘米)到1尺五寸(50厘米)的铜壶为客人掺茶沏水。而沱江、长江、嘉陵江沿岸城市的茶馆就喜用两尺甚至更长壶嘴的铜壶掺茶。这和各地区茶馆的桌椅板凳、茶馆规模有关,成都茶馆用的是竹椅、竹桌较矮;而川南川东,甚至川北更喜用大的方桌长板凳,方桌和长板凳较高,也就使长嘴壶掺茶技艺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一尺(33厘米)左右的长嘴壶越来越少,而根据茶馆掺茶和表演的需要,长嘴壶的长度大都保持在“三尺长壶”左右了。
长嘴壶有很好的实用性。长嘴壶茶艺还有很好的观赏性,深受茶客喜爱赞赏。老烈《茶话》一书中写道:“四川茶馆又别有风情。饮的是盖碗茶茶博士的冲茶手艺也特别:客人落座,看清人数,左臂一叠碗盏,右手一把铜壶,走将过来,啪啪啪啪,单手一甩,茶托便放齐了;然后放好茶碗,投上叶子,高高地举起长嘴铜壶,远远地离碗足有两尺距离,刷的一声便将沸水冲去。外乡人没看惯不免害怕,担心沸水溅到身上,殊不知这一切动作有惊无险,来得干净利落,一滴不溅,半点不流,那真叫高,实在是高。”
此时,长嘴壶的展示表演也越显重要,越更加强,成为茶馆里不可或缺的一景了。
从技术升华到艺术
长嘴壶的表演不断提高,内容日益丰富,茶博士的随意动作,从模仿武术功夫,戏曲身法舞蹈动作的举手投足,逐渐发展提炼规范成为固定的招式,又给各种招式取了一些容易记忆、动听、恰当和富有内涵的名称,如“高山流水”、“苏秦背剑”等等。这些名称有武术的张扬、美术的视点,舞蹈的优美,往往一个动作体现出一个典故、一则故事、一段历史、一番哲理。
从茶馆表演到舞台表演
长嘴壶茶艺表演进一步的发展,是走出茶馆进入酒楼饭店、旅游景点和登上舞台,而长嘴壶茶艺得以大显身手长足发展,还是在改革开放后。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日益繁荣,百业振兴,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长嘴壶伴随茶馆茶楼重新开业,又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处频频出现,遍及城乡各地,复为广大群众喜爱欢迎。
党和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重视与关怀,各级行政、文教、旅游等部门和相关组织、企业、寺庙和影视、新闻、出版等各方面大力提倡、宣传、扶持和帮助,发掘整理长嘴壶茶艺表演招式,培训人才,组织专门表演团队,编创新的表演套路和组合、组织比赛,研讨与交流等,长嘴壶茶艺得到迅速健康的发展。
从四川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长嘴壶茶艺走出国门进行国际文化交流,传播友谊。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民间民俗文化,了解中国,广交朋友,为国争光。20世纪80年代以来,长嘴壶茶艺表演从四川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在国外如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俄罗斯、法国等都有中国茶艺人和长嘴壶茶艺表演的足迹和身影。
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茶艺高级技师周晓芳,多次赴国外演出。2006年赴新西兰表演时,新西兰总理克拉克十分赞赏,惊叹道:“wonderful!太神奇了!”还亲切接见她,并合影留念。她同弟子翠花等代表四川大学还到韩国首尔几所大学进行了长嘴壶茶艺交流和表演。

作用与功能

长嘴壶掺茶添水,十分方便茶客
在拥挤的茶馆里,长嘴壶可以延伸服务空间,快速为茶客服务,减少对茶客的打扰。大多数茶客来茶馆是休闲的,或者寻亲会友聊聊家常摆龙门阵,或者商家碰头洽谈生意,或者
听书聆曲,玩牌弈棋,还有躲在茶汤一隅看书看报唛头工作的,希望有一方小天地。长嘴壶可以在离茶客较远的地方为茶客掺茶添水,不打扰他们,让人们安静自在地品茗休闲愉悦地度过时光。
降低温度,提高茶的质量为温总理表演长嘴壶茶艺
茶是一种有益的饮料。我国饮茶有悠久的历史,茶是由药品、食品才能饮品的。茶是保健饮品。功能很多,据史籍记载,古人概括其重点功效20多项,诸如生津、止渴、醒脑、提神、明目、清心、消暑、解毒、消食、利尿等等。
茶主要含有咖啡碱、茶多酚(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类化合物、维生素氨基酸多种矿物质元素。咖啡碱能兴奋中枢神经,促进血液循环,有消除疲劳和强心的作用。多酚类化合物有防止血管硬化、消炎杀菌、提高免疫力、抗癌等功效,甚至有抗辐射的作用。同时茶含有维生素、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因此茶也被定为保健饮料健康饮料原子能饮料等等,对人体都有好处。
用长嘴壶泡茶掺茶时,长嘴壶高高举起,远远射出,增加水的冲力,茶叶在沸水中极速翻滚,快速舒展,茶叶内含有的有效物质如上述的茶多酚、咖啡碱等得以即刻分析出,方便饮用,发挥解渴和健康的作用。同时沸水在长嘴壶中长流自然而然水温降低,水温一般在80—90摄氏度,最适宜冲泡常用的绿茶、花茶。
增加茶馆文化氛围
长嘴壶茶艺表演,传承和浓郁了茶馆的民俗风气,从而提高了茶客的品茗乐趣,为茶馆茶楼生意兴隆,饮茶、种茶、贩茶事业的兴旺发达也添了一份助力,丰富了茶事活动和茶文化。
舞台表演
长嘴壶茶艺表演,由茶艺升华为艺术,形象生动,内涵丰富,让人们在品茗满口生津、齿颊留香的同时,赏心悦目,身心愉悦,达到真正的娱乐休闲。同事,长嘴壶茶艺表演用生动的形象、优美的肢体语言传达各种文化内涵,也和其他艺术表演形式一样“寓教于乐”,让人们在舒适中获得文学、艺术、宗教、哲学、道德、武术、历史、地理、科学等等各类知识,扩大了视野和思路,受到了启迪。
长嘴壶茶艺表演已成为了一种娱乐形式,像一朵鲜艳的花朵,在民俗文化的大花园中绽放。长嘴壶茶艺表演和戏剧、歌舞、曲艺、杂技、魔术等等艺术表演形式一样,登上舞台献技,愉悦观众,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长嘴壶茶艺表演者还作为友好使者,飞越蓝天,远涉重洋,出国访问,传播中华民俗文化,广结茶缘,为祖国增光添彩。

茶艺招式

1、蒙顶山世人誉为“仙茶故乡”、“茶文化圣山”。“龙行十八式”被称为“中国茶道艺术的活化石”。传说早在宋代,高僧禅慧在蒙顶山修行悟道,与蒙山茶结下不解之缘并渗透茶禅一味(佛学概念之真谛,为以茶示道,亲创蒙山铜壶茶技十八式,流传至清末,便逐渐失传。龙行十八式,它融合传统茶道、武术、舞蹈、禅学易理于一炉,每一式模仿龙的动作,充满玄机和妙理。式式龙兴云动,招招景驰浪奔,令人目不暇接,心动神驰。2004年,在雅安中国第八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上由108人的表演引起轰动,享誉世界。
2、凤舞九天
玉女祈福——玉女轻纱舞和风,寻芒漫步意悠悠
春风拂面——巍峨蒙顶春意浓,蒙山滴翠漾春风
回眸一笑——蒙山仙女笑颜开,白云满碗花徘徊
怀中抱月——疏星淡月渐生晕,悟彻元始妙无形
观音掂水——闲观玉碗腾云篆,漫理玄思逐海帆
蜻蜓点水——羌江河上雾茫茫,蒙顶茶香韵味长
织女抛梭——玉女闻香纱起舞,霓裳雾里捧香茶
凤舞九天——五峰飞策云生袖,雾罩茶行笼薄纱
喜鹊闹梅——唯有蒙茶掩众芳,清香四溢满厅堂
木兰挽弓——木兰坠露香微似,瑶草临波色不如
丹凤朝阳——朝阳露面笑声华,灿烂文化铸辉煌
孔雀开屏——仙茶独数蒙山好,五大淑茗放异花
借花献佛——露芽新摄手亲煎,散花随手便成春
反弹琵琶——薄肤纤涩春欲脆,朝夹初凝露华酽
凤凰点头——玉女捧茶迎远客,五洲四海齐声赞
贵妃醉酒——色淡香长品自仙,梦醒甘回两颊涎
百鸟朝凤——奇竹交萌鸟飞翔,而今甘露溢清香
鱼跃龙门——蒙山雀舌土争尝,玉蕊当时处处香
3、茶禅一味
自古名寺出名茶,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名茶——蒙顶石花,就是由蒙顶山寺庙的僧人采制的,种植茶的祖师吴理真也被宋孝宗敕封为甘露——普慧妙济禅师。《蒙山施食仪》中记载:“蒙山雀舌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普供养释迦”。佛教和茶有着不解之源,为以艺示道,蒙山僧众有着一套完整的茶艺
©试茶么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4339号 在线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