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试茶么 > 茶叶知识 > 密云龙的名称来历

密云龙的名称来历

简单了解密云龙:

茶名。产于福建武夷山,品质优异,曾为北宋贡茶。根据茶种分为密云龙大红袍和密云龙北苑贡茶(金奖水仙)。

关于密云龙的名称来历,我们可以从下文中了解到。

密云龙名称来历

宋神宗去世后,年仅十岁的哲宗即位,高太后垂帘听政。小皇帝出手大方,常拿贵重的"密云龙"赏赐臣下。使以勤俭着称高太后心疼不已,下令建州不许再造密云龙。

归呈月正圆,

据史载,宋·元丰元年(1078年),宋神宗下诏制作皇室专享之御茶,并赐其名为“密云龙”,其品又加于小团之上,上奉宗庙、下享皇廷、尊贵无比。此茶产量极少,工艺极为复杂,仅供皇室。

这样名冠天下的好茶有一饼在手也就难怪王禹偁会奉若珍宝了,那是怎样的一种恩宠啊。一代文坛领袖欧阳修在朝为官二十多年也仅得赐茶一饼!宋仁宗每次到南郊祭拜天地之时,赐中书省和枢密院各一饼,两府各四人,共分一饼!就这样,他们还"以为奇玩,不敢自试,有嘉客,出而传玩。"

势动龙初起。

宋朝皇室饮茶之风较唐代更盛,宋太祖赵匡胤便有饮茶癖好。在他以后继位的宋代皇帝皆有嗜茶的爱好,从宋太宗赵光义到风雅之至的徽宗赵佶,龙凤团茶(产于建安北苑的茶)是宫廷的象征和骄傲,就像是官窑瓷器一样成了当时的阳春白雪。直至宋徽宗赵佶而达到顶峰,他甚至亲自写了一部论茶的着作《大观茶论(宋徽宗赵佶所著的关于茶的专论)》。这是一部较全面地反映我国宋代茶叶的发达程度和制茶技术状况的书籍。皇家对高档茶叶的需求,极大地刺激了贡茶(古代中国朝廷用茶)的发展。

此后,"密云龙"的故事就成了传说,但"密云龙"的制造工艺却保留下来,由武夷茶师代代相传。

宋徽宗赵佶在被俘之前对于当时的茶叶盛世是比较自负自得的。他在《大观茶论》里骄傲地说到:"采择之精,制造之工,品第之胜,烹点之妙,莫不盛造其极。"这当然不是虚夸,龙凤团茶制作工艺的精湛绝伦是能让我们现代人瞠目结舌的。不必说从采、拣、蒸、榨到研、造、焙、藏的大致程序有多繁琐,单单是团茶上的龙凤纹饰的工巧精细就让人叹为观止,古人形容是"龙腾凤翔,栩栩如生"!这极致的创造,先后四位福建转运使功不可没。丁谓监造龙凤团茶之时突出"早、快、新"的特点,以致"建安三千五百里,京师三月尝新茶(春季采摘的头几批鲜叶)".其后因书法而留名的蔡襄(北宋官员、书法家、茶学家、文学家)于龙凤团茶的制作上也是不遗余力,他创制了小龙团(宋代的小茶饼),其品精绝,二十饼重一斤,每饼值金二两!再后的贾青更是又创制密云龙茶,其云纹细密更精绝于小龙团。这密云龙团的产量极少,只能在宗庙祭祀的时候用上一些,哪有多余的赐给近臣?但皇亲国戚们乞赐不断,皇帝为难的甚至要下令不许再造。而这样一说,密云龙团的名气反而更大了!到徽宗时的郑可简又改制小龙团,采新茶的尖尖,蒸后"将已拣熟芽再剔去,只取其心一缕,用珍器贮清泉渍之,光明莹洁,若银线然,以制方寸新銙,有小龙蜿蜒其上,号龙园胜雪(福建失传的名茶)。"这算是真正的炉火纯青了吧!蔡襄的诗是这样形容的:

糜玉寸阴间,

抟成新范里。

结语

通过上文的详细介绍,您真正学习并了解到密云龙名称来历了吧!

如果觉得我们的内容不错,欢迎把试茶么(milulu.com.cn)分享给你的茶友,十分感谢!

©试茶么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4339号 在线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