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绿茶历史发展
另据1999年6月福建省考古队在古温麻县治址(即今宁德市蕉城区)挖掘出12件古茶具的出土文物,经史料证实东晋时期宁德蕉城一带居民已有饮茶习俗(2003年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可见,闽东宁德天山地区产茶源于东晋,盛于唐代,品种花色历经改革,唐朝的“腊面”,元朝产的“茶饼”,明朝采制的“茶芽”,均为贡品。清朝开始改为蒸青和炒青条形茶。
支提茶在明代已负盛名,到清代时已名列闽东茶叶榜首。清代后期由于宁德三都海上交通发达,福州花茶蓬勃兴起,需要烘青,支提茶改制为天山烘绿,产品供小应求,并远销英国,美国、东南亚及港澳地区,国内畅销天津、上海、山东、浙江、广州等省市。从此,天山绿茶得以扬名。
名称由来
“天山绿茶”的得名源于天山,文献记载天山有七座山峰,早有“七峰茶”之称。后因明朝永乐皇帝赐北峰支提山为“天卜第一山”,故天山绿茶的前身就一直称为“支提茶”。
创制年代
天山绿茶的采制最早起源于唐代前200多年的东晋时期,唐陆羽(唐代茶学家、茶文化奠基人)《茶经(唐代陆羽创作茶学专著).八之出》记载“岭南生福州、建州、韶州、象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陆羽把福州排在岭南的榜首,而当时的福州即今日古田、宁德等地,可见茶叶在唐时已有相当知名度。
《新唐书、地理志》记载“福州贡腊面茶(一种流行于京津地区的特色传统风味小吃),盖建茶未盛前也,今古田长溪(闽东)贴近宁地,也能采造”。
陈椽在《茶业通史(1970年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一书也指出“福州的茶叶在唐朝就闻名全国,建州茶叶到唐末宋初才出名”。这说明闽东茶区在建州北苑茶未兴之时,已能制造“腊面”等贡茶(古代中国朝廷用茶),史料上证明宁德天山绿茶区,在唐时已能采制贡茶,也说明闽东先民在唐以前已开始种植和加工茶叶。
通过上文的详细介绍,您真正学习并了解到天山绿茶历史发展了吧!
如果觉得我们的内容不错,欢迎把试茶么(milulu.com.cn)分享给你的茶友,十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