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试茶么 > 茶叶知识 > 太平猴魁的加工工序

太平猴魁的加工工序

简单了解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中国传统名茶,中国历史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尖茶,产于安徽省黄山市北麓的黄山区(原太平县)新明、龙门、三口一带,为尖茶之极品,久享盛名。外形叶裹顶芽,有“两刀夹一枪”及“二叶抱一芽”之喻,芽藏锋露尖,顶尖尾削,形成两端尖细,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之称。条形挺直壮实,色绿光润,普生茸毫,头泡香高,二泡味浓,冲泡三四次,滋味不减,兰香犹存。

猴魁茶依其品质包括猴魁、魁尖、尖茶3个品类,其中以猴魁最好。猴魁茶由来有多种说法,其中之一为相传清末,南京太平春、江南春等茶庄,纷纷在太平产区设茶号收购茶叶加工尖茶,运销南京等地。江南春茶庄从尖茶中拣出幼嫩芽叶作为优质尖茶供应市场,获得成功。猴坑茶农王魁成在凤凰尖茶园,选肥壮幼嫩的芽叶,精工细制成王老二魁尖。由于猴坑所产魁尖风格独特,质量超群,使其他产地魁尖望尘莫及,特冠以猴坑地名,叫“猴魁”。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猴魁茶首次陈列于南京南洋劝业会,获优等奖;民国四年(1915年),在美国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展出,猴魁茶荣获一等金质奖章和奖状;民国五年(1916年),在江苏商品陈列会上展出,猴魁茶又获一等金牌奖。1955年,太平猴魁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关于太平猴魁的加工工序,我们可以从下文中了解到。

太平猴魁加工工序

太平猴魁的加工工序

制造工序

太平猴魁制造分杀青、毛烘、足烘、复焙四道工序:

采摘标准

太平猴魁(中国传统名茶,绿茶类尖茶)的鲜叶采摘特别讲究。谷雨前后,当20%芽梢长到一芽三叶初展时,即可开园。其后3~4天采一批,采到立夏便停采,立夏后改制尖茶。采摘标准为一芽三叶初展,并严格做到“四拣”:一拣山,拣高山、阴山、云雾笼罩的茶山;二拣丛,拣树势茂盛的柿大茶品种的茶丛;三拣枝,拣粗壮,挺直的嫩枝;四拣尖,采回的鲜叶要进行“拣尖”,即折下一芽带二叶的“尖头”,作为制猴魁的原料。“尖头”要求芽叶肥壮,匀齐整枝,老嫩适度,叶缘背卷,且芽尖和叶尖长度相齐,以保证成茶能形成“二叶抱一芽”的外形。“拣尖”时,芽叶过大、过小、瘦弱、弯曲、色淡、紫芽、对夹叶、病虫叶不要(即“八不要”)。“拣尖”时,剔除的芽叶、单片,均制“魁片”。一般上午采、中午拣,当天制完。

足烘

投叶量250克左右,火温70℃左右,要用锦制软垫边烘边捺,固定茶叶外形。经过5—6次翻烘、约九成干,下烘摊放。

复焙

又叫打老火,投叶量约1900克。火温60℃左右,边烘边翻。切忌捺压。足干后趁热装筒,筒内垫箬叶,以提高猴魁香气,故有“茶是草、箬是宝”之说。待茶冷却后,加盖焊封。

杀青

用直径70厘米的桶锅,锅壁要光滑清洁。以木炭为燃料,确保锅温稳定。锅温110℃左右,每锅投叶量75—100克。翻炒要求“带得轻、捞得净、抖得开”,历时2—3分钟。杀青结束前,要适当理条。杀青叶要求毫尖完整,梗叶相连,自然挺直,叶面舒展。

毛烘

按一口杀青锅配四只烘笼,火温依次为100℃、90℃、80℃、70℃。杀青叶摊在烘顶上后,要轻轻拍打烘顶,使叶子摊匀平伏。适当失水后翻到第二烘,先将芽叶摊匀,最后用手轻轻按压茶叶,使叶片平伏抱芽,外形挺直,需边烘边捺。第三烘温度略降。仍要边烘边捺。当翻到第四烘时,叶质已经干脆不能再捺。至六、七成干时,下烘摊凉。

太平猴魁采摘要在晴天进行,雨天一般不采。“拣尖”过程,也是鲜叶摊放过程。短时间摊放,实际上是一种轻度萎凋,使少量失水,便于杀青,同时也有利于内含物的转化,对猴魁香气、滋味的形成起到一定的作用。

结语

通过上文的详细介绍,您真正学习并了解到太平猴魁加工工序了吧!

如果觉得我们的内容不错,欢迎把试茶么(milulu.com.cn)分享给你的茶友,十分感谢!

©试茶么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4339号 在线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