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
和,敬,精进 “和,敬,精进”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茶文化的思想精髓,是老舍茶馆奉行的核心价值观。
《易经》讲到“保合大和”,“和”是生生之太和,是动态之和谐。孟子也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是度,和是宜,和是当,和是一切恰到好处,无过亦无不及。“敬”是尊重、礼貌、敬爱。“在貌为恭,在心为敬。”能与他人友好相处就是和,自己持有谦卑内心就是敬,能够用谦卑心与他人友好相处就是和敬。”
“和”、“敬”之为茶德,古今中外皆同。茶德可归结为“廉、美、和、敬”,就是通过饮茶进行自我反省,在品茗中拂除内心尘埃和彼此间介蒂,达到和敬的道德要求。
老舍茶馆是以传统文化为特色的茶产业企业,“和”是老舍茶馆一直提倡并一贯坚持的传统品德,正如所说的“人和茶香”。老舍茶馆内部做到“人和”,上下团结一致,同事之间和谐共进、互敬互爱;对顾客和颜悦色、令顾客和心悦意;与周边环境和睦相处;与竞争对手和平友善。“敬”由心生,时刻保持一种谦卑的心态,在我们的举止行动上要做到谦虚、礼貌。尊敬顾客,敬重事业,尊重同事、家人、朋友和竞争对手,对己要谨慎,敬重事理,敬爱生活。
在具体行动中,从六个方面来努力:建立共识,志同道合;和乐为怀,互敬互谅;言语谦逊,相互尊重;心意相通,愉悦共享;行为规范,共同遵守;财物共有,利益同享。
“精进”就是精于一切,锐意进取。精进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内容,对我们老舍茶馆而言就是要不断艰苦创业,不断的创新,向前奋进。正如《易经》开篇指出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也是新老尹总多年带领企业秉持的传统和赢得市场先机的关键。要求每个成员都要具有上进心,做到精于业务,永不懈怠,不断进取。
演出
老舍茶馆常年演出介绍
含灯大鼓
梅花大鼓中以展示独特技巧的一种形式。曲调与梅花大鼓完全相同,差别处在于演员演唱时,口中含一个灯架。灯架横长近尺,上竖数支点燃的蜡烛,下缀彩色流苏,演唱者用牙齿咬住灯架。这种演唱方式,一方面增加了说唱的难度,一方面突出了"杂耍"的技艺色彩,可视可听,悦人耳目。
单弦
单弦,原为八角鼓中的一种演唱形式,以一人操三弦自弹自唱而得名。单弦产生于北京,又称单弦牌子曲。是清乾隆、嘉庆年间,在北京的满族子弟中流行的“八角鼓”(说唱艺术。唱时用弦子和八角鼓伴奏,八角鼓由说唱者自己摇或弹)里的一种自娱娱人的演唱形式。八角鼓是满族的一种小型打击乐器,鼓面蒙蟒皮,鼓壁为八面,七面有孔,每孔系有两个铜镲片,以手指弹鼓或摇动鼓身使铜片相击而发出声音。演唱时,演员手持八角鼓,故又称之为“唱八角鼓”的。单弦有两种演出方式:①自弹自唱;②一人站唱,以八角鼓敲击节拍,另一人操三弦伴奏,原称“双头人”。
京韵大鼓
京韵大鼓又名京音大鼓,小口大鼓,于清末民初形成。主要流行于包括北京、天津在内的华北及东北地区。据老艺人说,它是由河北省河间一带的“木板大鼓”和清代流传于八旗子弟间的“清音子弟书”两者合流而形成、发展起来的。鼓书艺人胡十、宋五以及后来的刘宝全等人对木板大鼓进行改革:在木板大鼓原有的伴奏乐器三弦外,增加了四胡和琵琶;将河间方言改为北京方言;吸收了京剧的发音吐字与部分唱腔;采用了大量子弟书的曲本,形成了一直流传至今的京韵大鼓。它有以下特点:雅俗共赏的形式,刚柔并济的风格,说唱结合的方法,一曲多用的唱腔和写意传神的表演。
梅花大鼓
梅花大鼓由北京的南板梅花调改革、发展而来。创始人为金万昌及苏启元。由于伴奏乐器为三弦、四胡、琵琶、扬琴及鼓板,有人便以“梅花五瓣”喻之,故称梅花大鼓。它流行于京津地区,是北方鼓曲的重要曲种之一。
梅花大鼓的演唱形式,与京韵大鼓基本相同。过去演员鲜少表演这一情况,已有所改变。伴奏乐器除鼓板外,还有三弦、四胡和琵琶。
西河大鼓
西河大鼓又名西河调、河间大鼓。源于清代中叶,河北省中部农村,流行于河北、山东、河南以及东北,西北部分地区。清道光年间,河北高阳县木板大鼓艺人马三峰在当时流行的木板大鼓和弦书基础上吸取戏曲、民歌曲调对原有唱腔加以改革,舍木板改用铁梨铧片,用大三弦伴奏,从而奠定了西河大鼓的唱腔音乐。由于该曲种的艺人多是沿着大清河入津。大清河俗呼西河,因而在书写海报时即将其定名“西河大鼓”。
双簧
双簧是两个演员,一人用形体表演,一人用声音说唱,合二为一,以假作真。说唱者,必须嗓子好,声音亮。表演者不发音,只张嘴模仿说唱的口形,大嘴张开,甚至能让人看见喉内的肉簧片——声带。有一副对联描述双簧的表演惟妙惟肖:假说真学仿佛一个,前演后唱喉咙两条。
双簧的化妆:演双簧必须有场面桌和椅子,其道具除说相声用的醒木、手绢、折扇之外,还有一个演双簧专用的头饰:套在头上的小辫,一般都用绳圈拴一个小圆托,上连一根冲天杵独辫,也有其他样式的。双簧演员甲化妆时,将其大褂领子窝进去,露出脖颈,然后自己用大白块将两眼和嘴部抹上三大块白,为了看清头部动作、面部表情和语言口型。
口技
就是演员用口齿唇舌喉等器官来模仿鸟昆虫等动物的声音和自然界发出的各种声音,以及飞机大炮等军事演战场面模仿的惟妙惟肖、以假乱真的程度。再与艺术巧妙融合、以声情并茂的口技表演艺术使观众听了如身临其境,得到艺术美好享受。
相声
相声起源于北京,流行于全国各地。 一般认为于清咸丰、同治年间形成。它是一种历史悠久、流传较广,有深厚群众基础的曲艺表演形式。用北京话说讲,现各地也有以当地方言说讲的“方言相声”。在相声形成过程中广泛吸取口技、说书等艺术之长,寓庄于谐,以讽刺笑料表现真善美,以引人发笑为艺术特点,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艺术手段。表演形式有单口、对口、群口三种。单口由一个演员表演,讲述笑话;对口由两个演员一问一答,通常又有“一头沉”和“子母哏”两类;群口又叫“群活”,由三个以上演员表演。传统曲目以讽刺旧社会各种丑恶现象和通过诙谐的叙述反映各种生活现象为主,解放后除继续发扬讽刺传统外,也有歌颂新人新事的作品。
群口快板
“快板“这一名称出现较晚,早年叫做“数来宝”,也叫“顺口溜”、“流口辙”、“练子嘴”,是从宋代贫民演唱的“莲花落”演变发展成的。快板的演出形式主要有一个人演唱和两个人对口演唱两种。对口还保留了“数来宝”的名称,也有称“对口快板”的。在工厂、部队里也曾出现过三、四个人演唱的“群口快板”和十几个人表演的“快板群”。为了更好地迎接奥运,老舍茶馆从北京奥运倒计时500天开始就准备了一个四人组合的群口快板把老舍茶馆、五环茶和北京奥运联系在一起,以群口快板这种通俗易懂的方式宣传北京奥运。
京剧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的《申报》,清朝乾隆五十五年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汉剧、弋阳、乱弹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衍变成为京剧,是中国最大戏曲剧种。其剧目之丰富、表演艺术家之多、剧团之多、观众之多、影响之深均为全国之冠。京剧是综合性表演艺术。即唱、念、做、打、舞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演故事,刻划人物,表达"喜、怒、哀、乐、惊、恐、悲"思想感情。角色可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人物有忠奸之分,美丑之分、善恶之分。各个形象鲜明、栩栩如生。
皮影戏
皮影戏是我国民间一种古老而奇特的戏曲艺术,是中国民族戏曲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演出时,用一块白纱布作屏幕
皮影戏最早诞生在两千年前的西汉,发祥于中国陕西,成熟于唐宋时代的秦晋豫,极盛于清代的河北。顾名思义,皮影采用皮革为材料制成的,出于坚固性和透明性的考虑,又以牛皮和驴皮为佳。上色时主要使用红、黄、青、绿、黑等五种纯色的透明颜料。正是由于这些特殊的材质,使得皮影人物及道具在后背光照耀下投影到布幕上的影子显得瑰丽而晶莹剔透,具有独特的美感。
皮影戏的表演是借着一面影窗,利用灯光照射原理和平面映象来表现,将纸偶或皮偶影射出来,配合音乐、唱白来表演戏剧故事。在中国戏剧的发展史上,皮影戏可能是中国最早的戏剧表演。
如今,中国皮影被世界各国的博物馆争相收藏,同时也是中国政府与其它国家领导人相互往来时的馈赠佳品,由此可见,皮影艺术在中国乃至世界上拥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四季茶艺
《春》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华民族有 “客来敬茶”,以茶会友的传统与礼俗。
“客来敬茶”敬什么茶?更是有很多的讲究。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优质绿茶采摘上市的季节。我们茶艺师(茶叶行业的专职技术人员)为来宾献上的是一式四季茶“春”的茶艺表演,愿这杯浅浅的、淡淡的、嫩嫩的、活活的绿色,像一缕清风吹入您的心田,让您在这喧嚣的都市里寻找到一丝安闲与愉悦。
《夏》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茶的种类众多,茉莉花茶(茶叶吸收茉莉花香而制成的茶叶)就是深受欢迎的茶品之一。其药用价值极高,人们常说:“在炎热的夏天,泡饮茉莉花茶有‘鲜明香气凝云液,清澈神情敌病魔’的好处”。我们茶艺师向各位展示的是四季茶中“夏”的茶艺表演,希望我们茶艺师的表演能将那在深夜中悄悄开放、鲜灵甘美的茉莉花的香气带到您的身边让您在炎热的夏天感受到一丝清凉,为您洗去一天的烦躁与疲惫。
《秋》
人生在世悲喜几多,让我们暂时抛开生命中的牵挂和烦恼,将自然、你、我、茶融在一起,去静心的去欣赏、品味眼前的这片片曾在高山之上深谷之间沐过风雨云雾,听过鸟啼虫鸣看似简单的芽叶吧!它正默默的吐露着她淡淡的绿,轻轻的香……。让这清雅的看云观霞的片片茶叶和倾注了茶农心血精心制作成的乌龙茶,带我们进入清凉圣地吧!
《冬》
在寒冷的冬夜,有贵客来访,让我们冲泡上一杯红茶,愿这浓浓的茶香能沁入您的心田,温暖您的身心,也借此来表达我们对各位来宾的礼敬和欢迎。欢迎各位光临老舍茶馆,愿我们的茶香会带给您好的心情和喜悦。我们也希望更多的朋友爱茶、识茶、品茶,使茶文化传统与现代生活有机结合,弘扬健康、愉悦、和谐的茶文化精神。
长嘴壶茶艺
铜壶,又名长嘴铜壶。是纯手工打造。选取上等铜,打造工序复杂。龙壶全身呈金黄色,可容水4—5升。
长嘴壶是中国所独有的茶器具,长嘴壶的名称由壶嘴的长度而来。我们看到的长嘴壶为选用上等铜纯手工打造,打造工序复杂。龙壶全身呈金黄色,可容水4—5升。壶嘴出水口离壶腔两尺以上的泡茶壶就称为“长嘴壶”,壶嘴长度多在三尺左右,常用的“一米长壶”即是由此而来。
传说重庆一带川江上的纤夫因劳动繁重,歇息时都有喜在船上饮酒解乏取乐的习惯。纤夫们彼此熟悉、性格豪爽、关系融洽,喝酒时常邀邻船的纤夫共饮。因要各守其船,而船与船之间总有一定间距,纤夫们便用打通了竹节的竹筒传送酒浆,后才改进为仿龙头古船的形状,打造为龙头铜壶,长长的龙尾即为壶嘴。
晚清时期,长流壶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流行,长嘴壶遂成中国茶馆一大风景。由于现代茶道艺术的复兴,传统的行茶技艺得到整理,长嘴壶茶艺重新焕发了光彩, 受到普遍的欢迎!
工夫茶艺
工夫茶艺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工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工夫,此工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功夫。工夫二字,要在水、火、冲工三者中求之。 水、火都讲究一个活字,活水活火,是煮茶要诀。《茶经(唐代陆羽创作茶学专著)》说:“山水为上,江水为中,井水其下。”那个时候还没有自来水,陆羽(唐代茶学家、茶文化奠基人)自然没有加以论列,自来水不宜于煮茶,这已经是一个常识。工夫茶主要以冲泡乌龙茶为主要表演形式。
舞蹈
人类最早产生的艺术就是舞蹈。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舞蹈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段所难以表观的人们的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以及人自身内部的矛盾冲突,创造出可被人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以表达舞蹈作者(舞蹈编导和舞蹈演员)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它是一种综合了听觉(时间性)和视觉(空间性)的表演艺术。
中国功夫
中国功夫,不仅仅是搏击术,更不是单纯的拳脚运动。它是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体现,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武文化”。它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中和养气之说,同时又融合了道家的守静致柔,释家的禅定参悟,从而构成了一个博大精深的武学体系。它的练功原则是始于养气,而终于中和守静之道。拳脚招法形之于外,柔静中和,固之于内,外猛而内和,外动而内静,外放而内敛。
中国功夫讲究刚柔并济,内外兼修,既有刚健雄美的外形,更有典雅深邃的内涵,蕴含着先哲们对生命和宇宙的参悟。
手影口技
手影口技是利用民间的手影,进行人物和动物的造型,运用灯光反打技术,把手的造型投到屏幕上,同时配上口技的模拟声音,使口技这门传统艺术有了新意。更可贵的是手影造型有故事情节。艺术的生命力就在于不断地推陈出新,传统技巧与现代的高科技结合起来,手影口技在舞台演出后受到观众的好评。
魔术
正确的魔术起源时间无从考据,推测从有人类活动开始就有了魔术,魔术分为古彩戏法、光影魔术、幻影戏法、小戏法等。
最早的戏法纪录则是杯与球戏法,这是人们所知最古老的戏法,魔术充满了神奇和梦想,魔术师神乎其神的手法,让观众眼花缭乱,无不惊叹其神奇之处。
杂技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杂技演员在台上每表演的一个动作,都要经过成千上万次乃至更多的练习,所带给大家的都是最精彩的瞬间。杂技分为:力技、形体技巧、巧弄技巧、高空节目等,杂技的几大特点:1、险中求稳、动中求静,显示了冷静、巧妙、准确的技巧和千锤百炼的硬功夫。如“滚灯”中种种惊险的表演,都要求“稳”;“踢碗”之类,演员必须在动荡不定的基础上求平求静,这必须有极冷静的头脑、高超的技艺与千百次刻苦训练相结合才行,这显示了对势能和平衡的驾驭力量,表现了人类在战胜险阻中的超越精神。 2、轻重并举,通灵入化,软硬功夫相辅相成。最能表现这一艺术特色的是“蹬技”节目,蹬技多数是女演员表演,演员躺在特制的方台上,以双足来蹬。至于所蹬物体,几乎包罗万象,轻至绢制的花伞,重到一百多斤重的大活人;被蹬物体,或飞速旋转,或腾越自如,从光滑的瓷制彩缸,到笨重的木制八仙桌子,都可以蹬得飞旋如轮,只见影子不见物象。 3、大量运用生活用具和劳动工具为道具,富于生活气息。碗、盘、坛、盅、绳、鞭、叉、竿、梯、桌、椅、伞、帽等等,这些平凡东西,在中国杂技艺人手里,变幻万状,显示了中国杂技与劳动生活的紧密关系。 4、古朴的工艺美术和形体技巧的结合。“耍坛子”、“转碟”等节目把中国的瓷绘艺术与杂技交溶在一起,同样给人以传统艺术的美感。
变脸
变脸,是川剧表演艺术的特殊技巧之一,观众非常感兴趣,看过之后,无不惊叹,它是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手法。把不可见的、不可感的抽象的东西变成可见、可感的具体的东西。变脸的手法大体可以分为三种,他们是"摸脸"、"吹脸"、"扯脸",此外还有一种"运气"变脸。
大碗琴
八十年代末期,为弘扬民族文化,老舍茶馆创始人尹盛喜先生成立了老舍茶馆小乐队,小乐队成立后,特别制作了大碗茶碗琴以示庆祝。
大碗茶碗琴由卖茶的大碗制做而成,其弹奏出的乐曲清脆、动听,别有一番风味。老舍茶馆已经恢复大碗茶碗琴的演出,继续发扬这一特有的乐器形式。
新民乐
90年代末出现的一种新型的演出形式,新民乐就是运用现代的乐器、艺术手段(比如说电声乐器、改革后的民族乐器、或者是与现代技术作了一定结合的传统乐器、现代的发声技巧等)来重新演绎原有的民乐经典作品,互补长短;使民乐的个性有了更好的展现,弥补了民族乐队在频响上缺乏宽度,尤其是低频上的不足。因为各个常规民族乐器个性强,所以民族乐队整体音响融合性差。加上乐器本身音域和演奏技巧的限制已无法满足听众日益提高的审美要求。新民乐实际上是丰富了民乐的艺术表现力。
民乐
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悠久。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民间流行吹笙、吹竽、鼓瑟、击筑、弹琴等器乐演奏形式,那时涌现了师涓、师旷等琴家和著名琴曲《高山》和《流水》等。 民族器乐有各种乐器的独奏、各种不同乐器组合的重奏与合奏。不同乐器的组合,不同的曲目和演奏风格,形成多种多样的器乐乐种。各种乐器的独奏乐是民族器乐的重要组成部分。琴曲《广陵散》、《梅花三弄》;琵琶曲《十面埋伏》、《夕阳箫鼓》;筝曲《渔舟唱晚》、《寒鸦戏水》;唢呐曲《百鸟朝凤》、《小开门》;笛曲《五梆子》、《鹧鸪飞》;二胡曲《二泉映月》,等等,都是优秀的独奏曲目。三人民乐选用基础且表达音域广的乐器进行组合,弹奏出各种乐曲。
交通信息
乘车路线:乘17、22、43、826路公交车至前门站下车即到;或乘地铁2号线至前门站下车即到。
组成部分
北京老舍茶馆成立于1988年12月,是北京大碗茶商贸集团公司投资创建的独资企业。198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刚向世界打开不久,但西方文化已开始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强大冲击。眼见戏曲等民族艺术日益走向低迷,一向喜爱中国传统文化的该公司总经理尹盛喜决定开个京味茶馆,将中国的传统戏曲、北京小吃、中国茶文化都汇集到一起,宣传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一位专家说,北京的茶馆在明清时期最为盛行。接其功能有清茶馆、书茶馆、茶酒馆和野茶馆之分。这些功能各异的茶馆,不但成为当时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成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茶馆业又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的大茶馆,另一类则是海派的茶艺馆。
老舍茶馆就属于传统茶馆中的佼佼者,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功能上都继承和保留了京味茶馆的韵味。古朴的环境、木制的廊窗、中式硬木家具,以及细瓷盖碗、墙上悬挂着的各式宫灯,都透着十足的京味。在这里您不仅可以品尝到正宗宫廷细点和北京风味小吃,还可以在两个多小时的演出中,欣赏到戏曲、京韵大鼓、杂技、舞蹈等十几种艺术门类的演出。
时至今日,老舍茶馆已发展成为一个具有2000平方米营业面积,可同时接待600人的茶楼,据统计,2001年老舍茶馆全年实现销售收入700多万元。老舍茶馆作为一个特别的休闲旅游场所,正日益受到中外游客的青睐,20年来,老舍茶馆平均每年可接待外国游客六七万人次,分别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美国前总统布什、前国务卿基辛格,俄罗斯前总理普里马科夫,日本前首相海部俊树、中曾根,泰国公主诗琳通等都曾是这里的座上客。
自1993年基辛格首次走进老舍茶馆后,外国游客纷至沓来,他们对这里的一切都感到十分新奇,不但会索要一个与基辛格一样的大元宝带回家,还纷纷与中国的演员合影留念,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介绍给他身边的朋友和家人。在老舍茶馆的留言薄中看到,许多外国朋友对老舍茶馆都给予了高度评价,一位乌拉圭副总统写道“具有‘天方夜谭’式的晚会给我留下回忆”;斯洛伐克的一位议会副主席说“我为中国艺术和美妙茶香而沉醉。”
虽然老舍茶馆的历史并不长,但这里真的已经成了外国友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茶馆文化虽然带有快餐的性质,短短两个小时的体验,不可能使外国游客对中国的书法、戏曲等艺术形式有深刻的了解,但茶馆一方面争取在有限的时间里能让客人看到最多的艺术门类,另一方面也在环境上也下了很大的力气,在装饰风格上充分体现中国美学思想,让这些外国友人从始至终都能融会在中国文化的氛围里。老舍茶馆不但积极“输出”中国传统文化,也积极向国内的游客介绍外国文化。1995年维也纳约翰施特劳斯乐团就曾到访老舍茶馆,并登台演奏了著名的《拉斯基进行曲》。据悉老舍茶馆独特的艺术氛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艺术团体纷纷来此献艺,老舍茶馆成了真正的文化交流的舞台。竞争日趋激烈当下在北京各大涉外文化旅游场所中,靠传统文化吃饭的很多,他们中有老字号的湖广会馆、梨园剧场、天桥乐,也有刚成立不久的昌蒲河戏楼,经营特色上也十分相似,以吸引外国游客为主,而毕竟来京的外国游客有限,这么多商家分一杯羹,那就要看谁办得更有特色。
茶馆认为老舍茶馆在竞争中有自己的优势,在社会上已树立了良好的口碑,从成立之初一直扶持传统文化艺术的发展,旗下网络了一批志同道合的艺术家。从创立已有梅葆玖、袁世海、李世济、马三立、姜昆、谢添、于是之等登台献艺。这些资源是业内其他商家不可比拟的,演员们在老舍茶馆演出不太看中报酬。老舍茶馆也将开始为艺术家们举办个人专场,以反哺他们对老舍茶馆的信任。除此之外,老舍茶馆通过缩小其他产业的投资比例,集中加大了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力度。通过改制,他们在前门箭楼附近又投资兴建了一座与老舍茶馆并称为姊妹花的大碗茶戏楼,这种规模发展的效应使其在市场竞争中获取了主动。
他们还将请管理方面的专家对员工进行职业培训,对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进行改造,为此老舍茶馆的管理层还先后赴台湾、日本、新加坡、泰国访问学习。
老舍茶馆是一家集体所有制企业,但他们始终以弘扬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为已任,这种精神令所有人都为之动容。老舍茶馆走到今天是几代人的努力,蕴含了企业家、表演艺术家、外交家们的心血,希望这颗涉外文化旅游业中的明星永远熠熠生辉。
发展愿景
百年的文化基业,世界的老舍茶馆,员工的温馨家园
愿景是企业奋斗的长远目标,是企业的未来蓝图,也是企业成长发展、破浪远航的灯塔。老舍茶馆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全方位建设:从时序上说是在以百年为基数的发展历程中,时刻把握时机;从地域来讲是世界范围的共同认可;从人和角度说是老舍茶馆所有成员共同的温馨家园。作为一个创意文化型的老舍茶馆,要以百年为基数的发展来要求自己,作企业界的长青藤,打造百年基业,将企业禀承的优秀传统传承下去,让每一位员工感受到从事的是受人尊重的文化事业。中国的老舍茶馆必将是国际的茶馆。将通过国际化的管理,国际化的融资合作,实现老舍茶馆的国际化战略。将具有“京味”文化为主导的老舍茶馆推广到全世界。
老舍茶馆不仅是一个事业团队,更是一个和谐的家园。广大同仁需携手并肩,在以尹智君总经理为代表的高管团队身体力行的领导下,沿着企业战略规划,百折不挠、共同奋斗以达成企业愿景。
文化传承
一、企业使命 1、传承古国茶文化,弘扬民族艺术花
“传承古国茶文化”指的是:要学习、继承和发展中国几千年的茶文化,并且不断的传承下去。“弘扬民族艺术花”指的是:开辟一处又一处的场所为民族艺术的弘扬提供土壤,实现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融合与发展,兼顾弘扬民族艺术与普及群众文化,体现京味民俗文化的醇厚,最终达到对中国古老文化遗产的大力弘扬。真正做到“以文兴商,以商促文”。
从“振兴古国茶文化,扶植民族艺术花”到“传承古国茶文化,弘扬民族艺术花”,是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做出的相应调整。原有的使命对应的是中国的茶文化和民族艺术正处于低迷甚至濒危的历史阶段,而新的历史时期,茶文化已经形成了蔚为大观的氛围,民族艺术也有了巨大发展,扶植和振兴的任务暂告一段落。面对新的形式提出了新的使命陈述。
“振兴古国茶文化,弘扬民族艺术花”,让世界更好的了解中国,让中国的民族文化感动世界!
2、铸造民族品牌
老舍的夫人胡絜青说:“老舍茶馆除了它的经济效益之外,更重要的在于它的文化性质,传统色彩,地方风格,具有明显的精神文化效益。”
自茶馆开业以来,茶馆一直秉持“振兴古国茶文化,扶植民族艺术花”的原则,塑造老舍茶馆独特的品牌文化。在那座不大的舞台上先后已经有马三立、谢添、于是之、骆玉笙、李维康等著名艺术家登台演出。作为北京一带民俗文化的汇聚地,这里每天还上演许多地方优秀的传统节目,如关学增的北京琴书、孙书筠的京韵大鼓、马增蕙的单弦、马玉萍的河南坠子等。老艺术家们的演唱使人们在欣赏之余感受到了京味民俗文化的醇厚。曾几致失传的含灯大鼓、双簧等民间艺术在这里也得到了新生和发扬。
为弘扬祖国茶文化事业,还组织成立了自己的茶艺表演队,在茶馆可以欣赏到乌龙茶、文式茶、农家茶、茉莉花茶等各类名茶茶艺表演。茶馆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一个展示中国茶文化和中国民族艺术的场所,同时也是吸引国外观光游客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美国前总统布什、前国务卿基辛格,日本前首相海部俊树、新加坡总理王鼎昌、俄罗斯总理普里马科夫、柬埔寨首相洪森、泰国公主诗琳通等各国政要都曾是这里的座上宾。
茶馆的历史并不长,但凭借塑造的独特的品牌,如今这里已是中外宾客游玩的新景胜。
旅游指南
前门西大街5号楼,正阳门城楼的西侧 每天晚上19:40~21:20在老舍茶馆三楼西大厅,有综合节目表演,其中含有京剧、曲艺、杂技、魔术等,需要提前两天预订座位。票价为60~180元,含茶点,其主要区别在于座位离舞台的远近和茶点的不一样。开放时间:9:00~21:20。若不想多花钱,最好在每星期六、日下午去,那时有京剧彩唱专场15:00~17:00,票价20元,只含茶水,在茶馆的西大厅。
每星期三、五下午14:30~17:00,是票友的“戏迷乐”活动,票价10元,含茶水。每星期一至星期五,在茶馆东小厅,是民乐演奏:14:30~17:00;票价10元,含茶水。除了喝茶、看节目、过眼瘾,茶馆的小吃也是不得不品的,有雪花酥、驴打滚儿、糖耳朵、麻花、百花酥、艾窝窝、豌豆黄、小豆凉糕、排叉、糖火烧等二十多种北京小吃,那可是视、听、味的全方位享受了。交通路线:乘17、22、43、826路公交车至前门站下车即到;或乘地铁2号线至前门站下车即到。
开张之后
她的胆儿似乎比父亲还大。2002年,她投资100多万元,全面改造了原老舍茶馆的二楼,愣是在二楼盖起一个“四合院”。古色古香的四合院茶馆开张后,吸引了八方茶客。接着,她又投资几十万,全面开发北京小吃,什么做爆肚、羊头肉、面茶(一种流行于京津地区的特色传统风味小吃)、驴蹄烧饼、奶豆腐的等等小吃名家,都被她请到老舍茶馆。
这些举措,不但充实了老舍茶馆原有的文化内涵,而且在文化的外延上得到了扩展,使人们在品茶之余,既可听大鼓评书相声,以悦其目,又可品尝到地道的风味小吃,以饱口福。小尹办茶馆确实爱动脑子,而且有许多创新。当然,尹智君的这些举措只是刚刚开始,按她的思路,将来要把老舍茶馆办到外地去,甚至要走出国门。这些,我们在这本书中都能体味到。为老舍茶馆写本书,是尹盛喜先生生前的一大心愿,他的这一心愿,被自己的女儿尹智君实现了。这本书洋洋洒洒十多万字,引经据典谈茶道说茶事论茶经,娓娓动听谈老舍茶馆的经历和轶事,内容翔实具体,语言平实朴素,对我们了解老舍茶馆,以及如何开茶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当然,本书也有遗憾之处,比如没有写出老舍茶馆的创办人尹盛喜先生的精神世界和他的人格魅力。没有写出尹智君接父亲的班以后,以一种崇高的使命感,如何使老舍茶馆再度辉煌的感人经历。当然此书是专门写茶馆的茶事,为老舍茶馆宣传,不可能面面俱到。我想如有可能将来写一部尹盛喜先生与老舍茶馆的书,以写老尹这个人为主,一定会更精彩,更吸引人。一个人“走”了,留下一座茶馆。一个人“去”了,他的名字却跟一个茶馆联系在一起,让后人念念不忘。这也许是一个人死后最好的纪念碑。
一个人“走”了,他还活着。因为他开的茶馆还在,人们在喝茶品茶时,会想起这个人,会念叨这个人。这也许正是一个人的生命价值所在。
从这两点看,老舍茶馆值得一说。尹盛喜先生值得一书。
茶道文化
老尹为办好老舍茶馆是倾尽全力的,为此他付出了大半生的心血。他把老舍茶馆作为展示京味文化的大舞台。这些情况,我们能从这本书的内容领略到。本书有大部分章节讲述的是老舍茶馆的茶道、茶艺、茶缘、茶文化,细节详实具体。读之,我们会感受到当年老尹创办老舍茶馆的良苦用心和老舍茶馆所具有的文化内涵。
老尹生前以老舍茶馆为旗号,成立了商贸集团,把买卖做得不小。集团搞过商业贸易,搞过珠宝生意,搞过旅游产品的开发,搞过饭店酒楼,也搞过雷锋纪念馆等社会公益事业。但不管做什么买卖,他都以老舍茶馆为主业,没忘自己的老本行。这种“茶馆情结”,一方面说明他对古都文化的热爱,另一方面也表明他始终没忘本。老尹的“茶馆情结”正在被他的女儿尹智君所延伸。尹智君属于新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人。
尽管她对老北京文化的了解没有父亲老尹深,但在父亲身边,耳濡目染,加上她本人也是在胡同长大的,又接受过系统的高等教育,所以她也像父亲那样对北京文化充满了热爱。这种热爱已经融入到她接手老舍茶馆后的一系列经营理念中。小尹不论在思想观念,还是在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厚重度上,都不比自己的父亲差。真应了那句老话,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讲究味儿,讲究新意。这是尹智君经营老舍茶馆的路数。接父亲的班不久,她便认认真真地考察了京城的茶馆现状,接着又找专家、请顾问,虚心求教,很快她得出一个结论:办茶馆既要保持特色,又要与时俱进,绝对不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吃父亲的老本。
书画楹联
老舍茶馆,陈设古朴、典雅,京味十足。大厅内整齐排列的八仙桌、靠背椅、屋顶悬挂的一盏盏宫灯、柜台上挂着标有龙井、乌龙等各式名茶的小木牌,以及墙壁上悬挂的书画楹联,使游客感觉如同进入一座老北京的民俗博物馆。
老舍茶馆每天吸引着大量的客人—既有来自京城的老戏迷、也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旅游者、以及慕名而来的外国客人。茶馆开张以来,马三立、谢添、于是之、骆玉笙、李维康等著名艺术家都曾在此登台演出。作为北京一带民俗文化的汇积地,茶馆内每天还上演地方优秀传统节目,如关学增的北京琴书、孙书筠的京韵大鼓、马增惠的单弦、马玉萍的河南坠子等。老艺术家们的演 唱,使观众在欣赏之余感受到了京味民俗文化的醇厚。曾几近失传的含灯大鼓(演员口里含着点燃蜡烛的灯架进行演唱的形式)和双簧等民间艺术在这里也得到了新生和发扬。
在“老舍茶馆”,不仅每晚都可欣赏到来自曲艺、戏剧等各界名流的精彩表演,还可以参加琴、棋、书、画和“戏迷乐”等诸多文化活动。老舍茶馆还组织成立了自己的茶艺表演队,进行乌龙茶、农家茶、茉莉花茶等各类名茶的茶艺表演。近年来,老舍茶馆又成立了“大碗茶酒家”,酒家特聘百年老店“晋阳饭庄”和“全聚德”名厨主理,包括京、晋、鲁三种风味,种类繁多、品味上乘,且具有地方风味特色。
老舍茶馆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一个展示中国茶文化和民族艺术的场所,同时,也是吸引国外观光游客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美国前总统布什、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日本前首相海布俊树、俄罗斯前总理普里马科夫、柬埔寨首相洪森、泰国公主诗琳通等各国政要都曾是这里的座上宾。
老舍茶馆营业面积1500平方米,可以同时容纳250人观看节目;大碗茶酒家营业面积500平方米,可以同时容纳 150人就餐; 楼下门前设有停车场,可以同时容纳百余辆车。
集品茶、饮食、赏戏、表演等经营内容为一身的老舍茶馆,现如今已是中外宾客旅游的一处新名胜,并且成为享誉海内外知名的文化品牌。
老舍茶馆是以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及其名剧命名的茶馆,始建于1988年,现有营业面积2600多平方米,集书茶馆、餐茶馆、茶艺馆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大茶馆。在这古香古色、京味十足的环境里,每天都可以欣赏到一台汇聚京剧、曲艺、杂技、魔术、变脸等优秀民族艺术的精彩演出,同时可以品用各类名茶、宫廷细点、北京传统风味小吃和京味佳肴茶宴。自开业以来,老舍茶馆接待了近47位外国元首、众多社会名流和200多万中外游客,成为展示民族文化精品的特色“窗口”和连接国内外友谊的“桥梁”。 前门四合茶院是老舍茶馆弘扬京味文化和茶文化的又一崭新手笔。它以古老经典的北京传统建筑四合院为形,以博大精深的茶艺之道为神,融合雍容贵气的京城之韵,创造了一个您梦想中的茶艺馆。在这里,只有悠闲与宁静,只有轻松与自在,听悠扬的古筝,看精湛的茶艺表演,品馨香的好茶,享茶中偷来的半日悠闲。
老舍茶馆地处前门,是寸土寸金之地。内部的装饰格调以传统的中式装饰为主,颜色较深,宫灯、红木桌椅及舞台古色古香,营业面积及茶桌数都有相当规模,在这里,可以饮茶也可以点菜,还有烤鸭供应,提供的服务品种较齐。老舍茶馆另外一个特色就是佛教的色彩较浓,进门及各层平台均有佛像供奉。
上老舍茶馆饮茶要到三楼,茶叶的品种以花茶、绿茶为多,茶水服务以杯茶(盖碗为主,兼有乌龙,大约有二十余种茶品),配茶的小点心是自制的,品种较多,有一定的特色。
老舍茶馆的客人以外国游客和旅游者为多,在每周的一、三、五下午有戏迷乐活动及京剧演唱,晚上的戏曲及杂技表演17:40开始,票价40元人—130元人,内容有双簧、单弦、京剧彩唱等,精彩热闹,家里要是来了外国朋友或是外地亲戚,老舍茶馆不失为一个招待的好去处。
历史渊源
图片:老舍茶馆
提起“老舍茶馆”,不但在京城妇孺皆知,就是在外埠,甚至在国外,知道这个字号的人也不少。“老舍茶馆”已然成了北京这座六朝古都和国际大都市的“城市名片”。京城的大小茶馆有五六百家,为什么只有老舍茶馆享有“城市名片”的美誉?一是因为它由二分钱一碗的大碗茶起家,是改革开放以后,京城开的第一家新式茶馆。二是因为茶馆以老舍先生命名,老舍先生是京味文化的代表之一,有很高的知名度。三是因为老舍茶馆有味儿。什么味儿?当然是京味儿了。人们进茶馆不单是品茶味儿,还要品其中的文化味儿。这两样儿老舍茶馆全占了。所以说它不出名谁出名?
当然,老舍茶馆能在京城享有美誉,除了以上说的三点,还有一点不可忽视,那就是茶馆的创办人尹盛喜先生的口碑 和知名度。说老实话,尹盛喜的大号,在京城是与老舍茶馆分不开的。人们提起老舍茶馆,自然会想到尹盛喜,同样,说起尹盛喜,也会同时想到老舍茶馆。如果说老舍茶馆是形,那么可以说尹盛喜是它的魂。
换句话说,没有尹盛喜,就没有老舍茶馆。没有老舍茶馆,尹盛喜也不会有这么高的声望。尹先生已于2003年6月作古,但老舍茶馆还在,仿佛尹先生还活着。人们到老舍茶馆,依然会对尹先生的为人和事迹津津乐道,人们并不觉得尹先生“走”了。一个人的名字和形象能与一个茶馆如影相随,古今中外恐不多见。
尹盛喜的名字最初是与二分钱一碗的大碗茶联(以茶为题材的对联)系在一起的。1979年,改革开放之初,人们的市场经济意识还处于朦胧状态,老尹就带领一帮待业青年,在前门大街支起了茶摊。此举轰动一时,自然老尹也以改革开放的典型上了报纸、上了电视。由茶摊到茶馆,老尹花了将近8年时间。人们不难想象一碗茶二分钱,积累起开茶馆的资金,要付出多少辛苦和血汗。“抗战八年”,老尹挺过来了。1987年11月,当老舍茶馆举行开张仪式时,人们为这个茶馆的开张不禁眼前一亮。要知道当时偌大的京城还没有一家像样的茶馆。老尹又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大事记
1979年 创始人尹盛喜为了解决大批的待业青年就业问题,辞去大栅栏街道办事处的“铁饭碗”,在前门带领20多名待业青年创办“青年茶社”。 1980年 服务社发展成为“北京大栅栏贸易货栈”。
1987年 成立了“北京大碗茶商贸公司”。
1988年12月15日 老舍茶馆在“大碗茶青年茶社”原址重新开张,老舍夫人胡洁青女士为老舍先生的头像揭幕。
1989年7月28日 国务院总理李鹏为企业题字:努力办好社会主义集体企业
1989年9月28日 国家主席杨尚昆到企业视察
1992年12月21日 接待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
1994年1月15日 接待美国前总统布什
1998年 老舍茶馆网站开通
2004年4月25日 老舍茶馆前门四合茶院、茶庄开业
2005年1月 《老舍茶馆》月报创刊
2005年4月28日 接待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领的和平之旅大陆访问团成员
2005年7月29日 中国国家博物馆将企业300多件珍贵史料,包括当年创始人尹盛喜先生卖大碗茶的水舀子、白瓷碗,连战先生的赠言及亲笔回函收做馆藏
2006年1月1日 改版后的老舍茶馆网站开通
2006年4月29日 老舍茶馆新京调茶餐坊(宣南文化新京调茶餐坊)正式营业;老舍茶馆一层茶庄开业
创办之初
老舍茶馆创办之初,我曾采访过老尹。尽管茶馆开张以后,有许多文化名人和艺术界的名家来捧场,有几位中央领导也有市政府、区政府的头头脑脑作陪,光顾过茶馆,但是茶馆的经营状况并不理想。有些媒体对茶馆的茶份儿钱提出异议,认为老舍茶馆的门槛太高了,平民百姓进不来,老舍茶馆不是平民茶馆。说老实话,老尹当时的心理压力很大。时代变了,社会进步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越来越高,文化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北京的茶馆应该开成什么样的?老尹为此进行了长时间的思索。我曾跟老尹深聊过,发现他当时的心情非常复杂。一方面,他难以割舍二分钱一碗的“大碗茶情结”。另一方面,他试图办一座能充分展示京味文化,具有一定档次和品位的现代化茶馆,并使它成为城市文化的一个“窗口”。这两点完全融合在一起很难。老尹是老北京人。
老北京的茶馆很多,旧京茶馆主要有五大类,即大茶馆、书茶馆、棋茶馆、野茶馆和二茶馆。这些茶馆跟南方的茶馆茶楼比起来,条件非常简陋,两间小屋,几个方桌条凳,支上炉灶,置把大茶壶,就可以开个茶馆。野茶馆指的是郊外或城乡结合部的地界,支个棚子,摆几个小方桌,招揽过客歇脚打尖儿,也是一个茶馆。这种老式茶馆用现代文明的眼光看,已显得然落后,尽管这些老式茶馆很有味道。
但是让现代人到这种光线昏暗,烟气缭绕,声音嘈杂的地方,就着尘土飞扬去喝茶,显然是与现代生活是脱节的。老尹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选择了后者,即,要办一座既有京味文化特点,又有现代生活气息的茶馆。看来,他的这一选择是对路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因为有了老尹创办的老舍茶馆的模式,才有后来京城各种体现茶文化的新式茶馆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