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试茶么 > 茶叶知识 > 茶酒论

茶酒论

它是什么?茶酒论是中国语言文学术语。
内容概述:
茶酒论

敦煌遗书。作者为乡贡进士王敷,文后留有抄写人阎海真题记,抄写时间在「开宝三年壬申岁」,该文出自唐代敦煌文书。本文以对话的方式、拟人手法,广征博引,取譬设喻,以茶酒之口各述已长,攻击彼短,意在承功,压倒对方。

由古及今

茶是水的灵魂,酒是水的精华;茶是谦谦君子,酒是妖艳美妇。我很赞同这种观点。茶香清芳,沁人心脾。品茶使人宁静,能生津解乏,荡涤身心浊气。所谓可以净心也。好比与谦谦君子谈心,让人心旷神怡。而酒则不同,颜色看似与水无异,一经入喉,辛辣馥郁。挑拨一种躁动的情绪,激发内心深处的表现欲望。就像与娇艳佳人相处,内心跳跃悸动。任是自控力很好的人,也难免露出平日里少见的狰容。

茶与酒的区别

茶能独饮,而酒却需共享。最惬意的酒局,莫过于三五好友相聚,无论长幼,纷纷举杯畅饮。酒至半酣,就有好事者出手,以友谊、爱为借口,打着加深感情的旗号,持杯于胸,露出狰狞面目。先搞人人过关,然后极尽挑拨煽动之能势,集中目标‘打击’一两人。众人在带动下情绪自然也高涨起来。三五回合之后,有人已经颓倒。未醉之人也是唾沫横飞、张扬不能自控。但见桌上杯盘狼藉,酒水四溢。待得曲终人散、纷纷离席之际,杯倒瓶击,煞是好闻。次日酒醒,头痛欲裂,面对家人责怪,自然说些从此不再与他几爷子喝酒之类云云。而内心却在盘算下次如何报得此仇。

茶马古道(古代中国西南地区商贸通道

亮炯·朗萨著《恢宏千年茶马古道》,是一部图文并茂的通俗读物,又是一部川康藏史地小百科。这本书既翔实的记述了“茶马古道”的历史渊源和作用,又介绍了康巴地区的自然生态、人文景观和藏族的历史文化。
“茶马古道”起于何时。史书上早有记载:秦汉时,蜀地和雅安地区的商者就与大渡河以西当时称为牦牛羌、牦牛夷等部族进行过骡马、牦牛等物交往;量少稀有还只为药用的茶叶,也是一项流通货物。从蜀地到达康定的新都桥、塔公草原和木雅藏族聚居区域等地方的道路,人们称这条最早的民间通商交往的路叫“牦牛道”或“马道”。从中原地经青海和四川甘孜州部分地区,经金沙江、过西藏那曲等地到达拉萨的藏汉政治文明古道是唐朝时唐蕃古道,从宋、元、明、清由朝廷多次大规模开通的川藏古道把茶叶更多地输进了藏区;清时,云南的普洱茶也输入藏区。宋朝时,因北方边疆战事不断,辽、金、西夏等游牧政权的侵扰,战事和运输需要大量的马匹,宋王朝便把“茶马互市(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中心内容的贸易往来)”的重点从西北转移到西南。从内地通往康藏地区交通要道就是四川的黎州(汉源)、雅州(雅安),两地便成了“茶马互市”的重要市场。
到了元朝,由于军马是自给,不需要茶马交易,官方对茶叶的控制,完全在于以税收充实财政。明朝时,北方战乱又起,朝廷迫切需要军马,以茶易马的旧制恢复,施行以茶马司的“茶引制度”,严禁私人贩运到民族地区,也严禁把茶种引过二郎山,违者会处以凌迟死刑。到了清代,边茶是清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乾隆年间,以茶易马的政策完全终止。“引茶制”改为“引岸制”。岸,是指茶叶的固定采购地和销售范围,口岸和路线都是按官方指定的范围。由于清朝逐渐放宽了茶叶的控制政策,从而促进了茶叶的生产和藏汉茶土(土特产)交流为中心的贸易。到清朝中叶,因经营边茶而发家致富的不少,雅安、名山、荥经等县的茶商就发展到了七十多家,以边茶为中心的民族资本逐渐发展起来。康熙四十一年(1902年)清政府于打箭炉(康定)设官,监督茶叶等贸易,这时康定更加形成了藏汉贸易中心。清朝前中期位于藏汉交通要冲的康定,就必然成为汉藏贸易的重要集散地,边茶业的发展走向极盛时期。那时的炉城(康定)在清史书中说是“全市基础建于商业,市民十之八九为商贾”。
从历代王朝对边茶的政策是要“以茶治边”,用茶叶控制少数民族。统治者在实行重征茶税(税务局茶叶税收)和茶叶官卖的垄断茶叶贸易的一整套政策是达到以茶治边的政治目的和经济目的。
从唐以来的“茶马互市”以及发展到后来的“茶土交流”都把内地汉族和边疆少数民族联系起来,促进了各民族文化交流和经济往来。始于唐代的边茶业在客观上成为藏汉民族团结交往的重要纽带,对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从雅安、名山、荥经、天全、泸定等地到藏汉商贸重镇康定,从康定又分南北两线到青海玉树、昌都,经西藏芒康、察丫、江达等地,直至拉萨,这就是历史上的茶马古道;这就是我国历史最为悠久、运输茶叶最多,汉藏民族文化、经济往来最为重要的通道;这个大通道的起始,中段和中心段均在康巴大地腹心——甘孜州。而甘孜州又处在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的特殊的生态、文化格局,使川藏茶马古道纵贯、网布甘孜藏族自治州。
历史在前进,2020年的甘孜州早已不是历史上茶马古道那种贫穷落后,靠人背马驮作为运力的景况。汽车已成为主要运输工具,在四通八达的公路上往来飞驰,把藏族需要的茶叶、日用品运往各地;从成都到西藏拉萨有飞机可以直达,结束了千年茶马古道的辛酸历史。

背景

唐代王敷是一名乡贡进士,他的《茶酒论》久已不传,自敦煌变文及其它唐人手写古籍被发现后,才得以重新为人们所认识。《茶酒论》以对话的方式、拟人手法,广征博引,取譬设喻,以茶酒之口各述已长,攻击彼短,意在承功,压倒对方。最后,《茶酒论》是这样结尾的:“两人政夺人我,不知水在旁边。”于是由水出面劝解,结束了茶与酒双方互不相让,一争高下的争斗,指出:“茶不得水,作何形貌。酒不得水,作甚形容。米曲干吃,损人肠胃,茶片干吃,只粝破喉咙。”只有相互合作、相辅相成,才能“酒店发富,茶坊不穷”,更好地发挥效果。《茶酒论》辩诘十分生动,且幽默有趣。茶与酒的争论针锋相对,难分胜负,作品十分生动有趣,使读者清楚地明白了两者的长与短,茶与酒相比,茶更显出宁静、淡泊、隐幽,酒更显得热烈、豪放、辛辣,二者体现着人不同的品格性情,体现着人不同的价值追求。

简介

茶酒论

图片:茶酒论

1900年6月22日,在甘肃敦煌的佛教胜地莫高窟中,发现了一个近三米见方的密室,内藏了近六万卷写本文献以及彩色绢画、金铜法器等宝物,其中即有《茶酒论》。

简介

王敷,一名唐代的乡贡进士。

作品原文

茶酒论 (唐)王敷 撰
序:窃见神农曾尝百草,五谷从此得分。轩辕制其衣服,流传教示后人。仓颉制其文字,孔丘阐化儒因。不可从头细说,撮其枢要之陈。暂问茶之酒两个谁有功勋。阿谁即合卑小,阿谁即合称尊。今日各须立理,强者光饰一门。
茶乃出来言曰:“诸人莫闹,听说些些,百草之首,万木之花。贵之取蕊,重之摘芽。呼之名草,号之作茶。贡五侯宅,奉帝王家。时新献入,一世荣华。自然尊贵,何用论夸。”
酒乃出来:“可笑词说。自古至今,茶贱酒贵。单醪投河,三军告醉。君王饮之,叫呼万岁,群臣饮之,赐卿无畏。和死定生,神明歆气。酒食向人,终无恶意。有酒有令,礼智仁义。自合称尊,何劳比类。”
茶为酒曰:“阿你不闻道:浮梁歙州,万国来求。蜀川流顶,其山蓦岭。舒城太湖,买婢买奴。越郡余杭,金帛为囊。素紫天子,人间亦少。商客来求,舡车塞绍。据此踪由,阿谁合少。”
酒为茶曰:“阿你不闻道,剂酒乾和,博锦博罗。蒲桃九酝,于身有润。玉酒琼浆,仙人杯觞。菊花竹叶,君王交接。中山赵母,甘(石甘)美苦。一醉三年,流传今古。礼让乡闾,调和军府。阿你头恼,不须干努。”
茶为酒曰:“我之名草,万木之心。或白如玉,或似黄金。名僧大德,幽隐禅林。饮之语话,能去昏沉。供养弥勒,奉献观音。千劫万劫,诸佛相钦。酒能破家散宅,广作邪淫。打却三盏后,令人只是罪深。”
酒为茶曰:“三文一缸,何年得富。酒通贵人,公卿所慕。曾(道)赵主弹琴,秦王击缶。不可把茶请歌,不可为茶(教)舞。茶吃只是腰疼,多吃令人患肚。一日打却十杯,肠胀又同衙鼓。若也服之三年,养虾蟆得水病报。”
茶为酒曰:“我三十成名,束带巾栉。蓦海(骑)江,来朝今室。将到市廛,安排未毕。人来买之,钱财盈溢。言下便得富饶,不在明朝后日。阿你酒昏乱,吃了多饶啾唧。街中罗织平人,脊上少须十七。”
酒为茶曰:“岂不见古人才子,吟诗尽道:渴来一盏,能养性命。又道:酒是消愁药。又道:酒能养贤。古人糟粕,今乃流传。茶贱三文五碗,酒贱盅半七文。致酒谢坐,礼让周旋。国家音乐,本为酒泉。终朝吃你茶水,敢动些些管弦。”
茶为酒曰:“阿你不见道,男儿十四五,莫与酒家亲。君不见狌狌鸟,为酒丧其身。阿你即道:茶吃发病,酒吃能养贤。即见道有酒黄酒病,不见道有茶疯茶癫。阿阇世王为酒罍(煞)父害母,刘零为酒一死三年。吃了张眉竖眼,怒斗宣拳。状上只言粗豪酒醉,不曾有茶醉相言。不免(囚)首杖子,本典索钱。大枷(榼)项,背上抛椽。便即烧香断酒,念佛求天,终生不吃,望免迍邅。”
两个政争人我,不知水在旁边。
水为茶曰:“阿你两个,何用忿忿。阿谁许你,各拟论功。言词相毁,道西说东。人生四大,地水火风。茶不得水,作何相貌。酒不得水,作甚形容。米曲干吃,损人肠胃。茶片干吃,只砺破喉咙。万物须水,五谷之宗。上应乾象,下顺吉凶。江河淮济,有我即通。亦能漂荡天地,亦能凅煞鱼龙。尧时九年灾迹,只缘我在其中。感得天下亲奉,万姓依从。(犹)自不说能圣,两个何用争功。从今以后,切须和同。酒店发富,茶坊不穷。长为兄弟,须得始终。若人读之一本,永世不害酒癫茶疯。”
©试茶么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4339号 在线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