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佛谛“苦”为先,茶性“苦”为本;佛与茶的共同凭藉是心,即心灵的顿悟和感想。所以,“茶佛一理”。著名的佛教圣地夹山寺就是茶禅祖庭,“夹山寺禅茶(寺院僧人种植、采制、饮用的茶)茶艺”让观茶者在茶艺中修佛道,悟茶道,参“苦谛”,体味真正的“茶禅一味(佛学概念)”。注:常德石门县“夹山寺”被古今中外称为茶禅祖庭,在夹山历史上,出了一位因善品碧岩泉而饮誉古今的人物,那就是宋时高僧圆悟克勤。时任夹山寺住持的圆悟禅师潜心研习禅与茶的关系,以禅宗的观念和思辨来品味茶的奥妙,终有所悟,挥毫写下了“禅茶一味”四个字。“茶禅一味”可以视为中国茶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既是对茶与禅内理的精辟概括,又指饮茶和参禅修行方法上的一致。饮茶的“精行俭德”境界,佛家的“圆通无碍”体征,茶可以使僧侣步入理想的禅境,同时禅境也与茶人胸怀契合。正是在这个高层次上,茶禅可作“一味”观,也即是“茶禅一味”的深刻内涵所在。
圆悟禅师所题“茶禅一味”的真迹被弟子带到日本,现珍藏在日本奈良大德寺,作为镇寺之宝,是日本茶道的最高宗旨,神圣之物。
程序
1、入场 2、静心 3、洁具 4、投茶 5、洗茶 6、泡茶 7、敬茶 8、品茶 9、悟茶 10、谢茶
解说词
“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佛教从古印度传入中国近2000年的历史,形成了许多宗,禅宗就是其中的一种。佛理博大无垠,但以“苦、集、灭、道”四谛为总纲;茶道博大精深,却以“怡、清、和、真”四谛为总揽。佛与茶的共同凭藉是心,即心灵的顿悟和感想,故“茶佛一理”;佛谛“苦”为先,茶性“苦”为本,欲修佛道,悟茶道,须参“苦谛”,是以“茶禅一味”。
“焚香引幽步,酌茗开净筵”。拜请各位居士,一心不乱,抛却尘虑烦恼,以平和虚静之心,伴着“怡清源(湖南省怡清源茶业有限公司旗下的品牌)茶文化艺术团”的“禅茶茶艺”表演,我们一同走进那青山碧水的禅宗古寺,走进那佛与茶的清静世界。
第一道
莲步净土(入场)
莲花生于污泥,开放于炎热夏天的水中。污泥,炎热,表示烦恼;水,表示清凉。佛经上说:莲花,能给烦恼的人间,带来清凉的境界,佛教信女的茶艺师(茶叶行业的专职技术人员),以莲步走向禅茶台,此道称:“莲步净土”。
第二道
焚香礼拜(静心)
在佛乐声中,以佛教礼仪的动作焚香礼拜,以表示对佛教及各位居士的尊敬、虔诚之意,与茶道的友善亲和、敬客以礼一脉相承。同时也营造祥和、肃穆的气氛,使烦躁不安的心平静下来,去感受“香烟茶晕满袈裟”的神韵;幽雅、庄严、平和的佛乐声,将把我们的心牵引到那虚无缥缈的境界。
第三道
轮回转世(洁具)
用水将茶杯洗干净,目的是使茶杯洁净无尘,亦如修佛,除却妄念,纯洁身心。洗的是茶杯,悟的是禅理。“一尘不染清静地,万善同归般若门”。只有布施修佛,行善积德,方能“善有善报”,这是佛经所说的“因果报应”,此道称:“轮回转世”。
第四道
观音下凡(投茶)
茶即佛 ,佛即茶,投茶入壶 ,如观音菩萨下凡 ,福纳众生 。(我们今天用的茶是“怡清源野茶毛尖”,曾获第五届湖南(国际)农博会 “金奖”)。此道称“观音下凡”。
第五道
漫天法雨(洗茶)
“一壶茗茶道禅味,半塌茶烟养性灵”。用水冲洗滋润茶叶,也洗尽茶人尘心,好比漫天法雨普降,清洁尘世,润泽众生,此道称“漫天法雨”。
第六道
菩萨点化(泡茶)
“月印千江水,门门尽有僧”。在泡茶中,我们以茶悟道,感悟到的是:茶清如露,心洁如佛。“茶笋尽禅味,松杉真法音”。清洗茶叶后,再冲入第二道水,此道称:“菩萨点化”
第七道
普渡众生(敬茶)
茶叶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是独一无二的天然保健饮料,称为“神奇之药”、“健康之液”、“灵魂之饮”,能饱人口福,予人清福,正是慈悲为怀,功德无量。茶人在苦涩的茶中,品出人生百味,达到大彻大悟,得到大智大慧,此乃大恩大德,大慈大悲。因此,敬茶给客人,称为“普渡众生”。
第八道
苦海无边(品茶)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佛经说“凡夫生存是苦”,生苦、病苦、老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茶性亦苦,修佛悟茶,须参破“苦谛”,达到对“苦”的解脱。“茶味人生(2011年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的图书)随意过,知足淡泊苦后甘”。此道是品茶,称为“苦海无边”。
第九道
超凡脱俗(悟茶)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人生苦短,品茶如品人生。放下苦恼烦忧,抛却功名利禄,超脱尘世之外;傍竹松听桃源洞,卧虹泉枕武陵岩。南岳伴云游,洞庭生月恋。蓬莱随处是,广寒一片天。此道称“超凡脱俗”。
第十道:功德圆满(谢茶)
“高灯喜雨坐僧楼,共语茶林意更幽”。佛教有五戒十善,四要十德。经过品茶论佛,品茶悟道,各位居士,您是否从中悟得:七碗爱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千百偈,不如吃茶去(禅宗公案)。
最后祝各位居士,佛光普照,随心如愿,福寿双全,功德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