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试茶么 > 茶叶知识 > 茶饮料

茶饮料

它是什么?茶饮料是多功能饮料。
内容概述:
茶饮料

茶饮料是指用水浸泡茶叶,经抽提、过滤、澄清等工艺制成的茶汤或在茶汤中加入水、糖液、酸味剂、食用香精、果汁或植(谷)物抽提液等调制加工而成的制品。茶饮料是指以茶叶的萃取液、茶粉、浓缩液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饮料,具有茶叶的独特风味,含有天然茶多酚、咖啡碱等茶叶有效成分,兼有营养、保健功效,是清凉解渴的多功能饮料。

注意事项

老年人饮茶不宜太浓、大多,要适量,否则会对健康不利,特别在临睡前要避免饮浓茶,以免带来失眠,增加夜间尿量,妨碍睡眠。
一般来说喝茶的最佳时间,就是在饭后一小时 。倘若吃完饭后立即喝茶,时间长了容易诱发贫血,而等到饭后一小时,食物中的铁质已经基本吸收完,这时候喝茶就不会影响铁的吸收了。 如果喝茶在早上和中午,茶有提神醒脑的作用。忌饭前饮,茶水会冲淡胃酸;忌饭后马上饮茶,茶中的鞣酸会影响消化;忌用茶水服药,茶中鞣酸会影响药效;忌酒后饮茶,酒后饮茶伤肾;忌饮浓茶,咖啡因使人上瘾中毒。
泡茶时不宜用高温沸水,茶中的某些成分遇高温后极易破坏,更不能煎煮,一般用80一90℃的开水为宜。
茶水搁置过久,容易被微生物污染,茶水内的复杂成分易发生变化,如氧化、胺类物质增加等,这对身体是有害的,因此最好不要喝隔夜茶。不能喝被污染的饮料。
服铁剂、强心甙、盐酸麻黄素、磷酸可待因、安眠药等,勿以茶水吞服,因茶叶中有些成分能与重金属和生物碱结合沉淀,使药物失去原来的疗效。
同时不同茶种的具体特殊注意事项略有不同。

发展历史

茶

图片:茶

国际

茶饮料的发展经历了,传统冲泡、速溶茶(能迅速溶解于水的固体饮料茶)、果汁茶、纯茶、保健茶五个阶段。18世纪,欧洲的茶商曾从中国进口一种用茶抽提浓缩液制作的深色茶饼,溶化后做早餐用茶,这便是今天速溶茶的雏形。速溶茶的研制始于1950年的美国,其初期的加工设备、技术大多沿用速溶咖啡的设备和技术,并不断地加以改进。20世纪60年代初,在速溶茶工业迅速发展的基础上,出现了工业规模的冰茶制造业。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首先开发成功罐装红茶饮料,推出了柠檬茶和奶茶饮料产品,1981年日本伊藤园推出了罐装乌龙茶水饮料,1983年日本又推出了绿茶饮料。随后,日本企业相继推出了混合茶饮料和保健茶饮料,至1985年,无甜味、后味爽口、不加色素的天然茶饮料开始在日本畅销,继而生产了纸容器、pet瓶和玻璃瓶装茶饮料。一向以经营可乐等碳酸饮料闻名于世的饮料巨头可口可乐公司也在2001年推出了“岚风”系列茶饮料,后又推出“天与地”茉莉花茶(茶叶吸收茉莉花香而制成的茶叶)。日前,美国和日本的茶饮料已发展到第四、第五阶段,中国台湾以第三、第四阶段为主,中国、印度、意大利等国家仍以第二、第三阶段为主。从长远的观点来看,第四、第五阶段为茶饮料的发展方向。

中国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然而,中国在茶业上对人类的贡献,主要在于最早发现并利用茶这种植物,并把它发展形成为中国和东方乃至整个世界的一种灿烂独特的茶文化
中国茶业遍及全国。到了唐代,又传至日本和朝鲜,16世纪后被西方引进。茶的传播史,分为国内及国外两条线路。茶树是中国南方的一种"嘉木",中国的茶业,最初孕育、发生和发展于南方。
先秦两汉
顾炎武曾经指出,"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即认为中国的饮茶,是秦统一巴蜀之后才慢慢传播开来,也就是说,中国和世界的茶叶文化,最初是在巴蜀发展为业的。这一说法,虽不完全可靠。但巴蜀产茶,据文字记载和考证,至少可追溯到战国时期,此时巴蜀已形成一定规模的茶区,并以茶为贡品之一。
关于巴蜀茶业在中国早期茶业史上的突出地位,直到西汉成帝时王褒的《童约》才始见诸记载,内有"烹荼尽具"及"武阳买茶" 两句。前者反映成都一带,西汉时不仅饮茶成风,而且出现了专门用具;从后一句可以看出,茶叶已经商品化,出现了如"武阳"一类的茶叶市场。
西汉时,成都不但已形成为中国茶叶的一个消费中心,由后来的文献记载看,很可能也已形成了最早的茶叶集散中心。不仅仅是在秦之前,秦汉乃至西晋,巴蜀仍是中国茶叶生产和技术的重要中心。
长江中游成茶业中心
三国西晋
秦汉统一中国后,茶业随巴蜀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而增强。尤其是茶的加工、种植,首先向东部南部传播。如湖南茶陵的命名,就很能说明问题。茶陵是西汉时设的一个县,以其地出茶而名。茶陵邻近江西、广东边界,表明西汉时期茶的生产已经传到了湘、粤、赣毗邻地区。
三国、西晋阶段,随荆楚茶业和茶叶文化在全国传播的日益发展,也由于地理上的有利条件,长江中游或华中地区,在中国茶文化传播上的地位,逐渐取代巴蜀而明显重要起来。三国时,孙吴据有的苏、皖、赣、鄂、湘、一部分和广东福建浙江全部陆的东南半壁江山,这一地区,也是这时中国茶业传播和发展的主要区域。此时,南方栽种茶树的规模和范围有很大的发展,而已茶的饮用,也流传到了北方高门豪族。
西晋时长江中游茶业的发展,还可从西晋时期《荆州土记》得到佐证。其载曰"武陵七县通出茶,最好",说明荆汉地区茶业的明显发展,巴蜀独冠全国的优势,似已不复存在。
东晋南朝
西晋南渡之后,北方豪门过江侨居,建康(南京)成为中国南方的政治中心。这一时期,由于上层社会崇茶之风盛行,使得南方尤其是江东饮茶和茶叶文化有了较大的发展,也进一步促进了中国茶业向东南推进。这一时期,中国东南植茶,由浙西进而扩展到了现今温州、宁波沿海一线。不仅如此,如《桐君录》所载,"西阳、武昌、晋陵皆出好茗",晋陵即常州,其茶出宜兴。表明东晋和南朝时,长江下游宜兴一带的茶业,也著名起来。三国两晋
茶饮料
之后,茶业重心东移的趋势,更加明显化了。
长江中下成生产中心
唐代
如前所言,六朝以前,茶在南方的生产和饮用,已有一定发展,但北方饮者还不多。及至唐朝中期后,如《膳夫经手录》所载" 今关西、山东,闾阎村落皆吃之,累日不食犹得,不得一日无茶"。中原和西北少数民族地区,都嗜茶成俗,于是南方茶的生产,随之空前蓬勃发展了起来。尤其是与北方交通便利的江南、淮南茶区,茶的生产更是得到了格外发展。
唐代中叶后,长江中下游茶区,不仅茶产量大幅度提高,就是制茶技术,也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这种高水准的结果,就是湖州紫笋和常州阳羡茶成为了贡茶(古代中国朝廷用茶)。茶叶生产和技术的中心,正式转移到了长江中游和下游。
江南茶叶生产,集一时之盛。当时史料记载,安徽祁门周围,千里之内,各地种茶,山无遗土,业于茶者七八。赣东北、浙西和皖南一带,在唐代时,其茶业确实有一个特大的发展。同时由于贡茶设置在江南,大大促进了江南制茶技术的提高,也带动了全国各茶区的生产和发展。
由《茶经(唐代陆羽创作茶学专著》和唐代其它文献记载来看,这时期茶叶产区已遍及今之四川、陕西、湖北、云南、广西、贵州、湖南、广东、福建、江西、浙江、江苏、安徽、河南等十四个省区,几乎达到了与中国近代茶区约略相当的局面。
茶业重心由东向南移
宋代
从五代和宋朝初年起,全国气候由暖转寒,致使中国南方南部的茶业,较北部更加迅速发展了起来,并逐渐取代长江中下游茶区,成为宋朝茶业的重心。主要表现在贡茶顾渚紫笋改为福建建安茶,唐时还不曾形成气候的闵南岭南一带的茶业,明显地活跃和发展起来。
宋朝茶业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是气候的变化,江南早春茶树因气温降低,发芽推迟,不能保证茶叶在清明前贡到京都。福建气候较暖,如欧阳修所说"建安三千里,京师三月尝新茶(春季采摘的头几批鲜叶)"。作为贡茶,建安茶的采制,必然精益求精,名声也愈来愈大,成为中国团茶饼茶制作的主要技术中心,带动了闵南岭南茶区的崛起和发展。由此可见,到了宋代,茶已传播到全国各地。宋朝的茶区,基本上已与现代茶区范围相符。明清以后,只是茶叶制法和各茶类兴衰的演变问题了。

制作工艺

茶饮料的工艺分为四部分,萃取/调配/充填/包装,在萃取段要根据不同的茶叶品种设置不同的萃取条件
这里的关键点是萃取温度,搅拌方式和倒茶方式,这些都要经过研究的多次实验和论证才能得出,目的是茶汤的口感/风味/萃取效率,茶汤特性.然后经过冷却静止然后清净,清净机的参数设定很重要,直接关系到货架期的产品是否有沉淀产生.容糖系统同样重要,直接关系到产品浊度和沉淀状况,调配时的调配液温度,过滤网的选择都很重要,调配完成检验合格后,进入杀菌,杀菌温度的选择可根据中性,酸性来选择,那么重要的是什么呢,回流,回流量的控制直接关系到产品的风味/色泽/营养/因此回流量和回流温度一定要严格控制好,否则产品也可以要,但已经偏离了最初的设计方向.
除了充填,就是倒瓶杀菌,这个是对瓶盖和瓶体的一个杀菌,还有冷却机的第一段,也是这个目的,所以不能大意,要确定好温度和时间.出了冷瓶机基本上就是外观和可追述性的问题了,已经没有haccp点了。
茶饮料的一般工艺
茶叶的水提取物(或其浓缩液、速溶茶粉(具有提神醒脑的功效))→添加辅料调配→过滤→杀菌→ →罐装封盖→检验→成品。
罐装绿茶饮料工艺流程
茶叶→浸提→过滤→调配→加热(90℃)→罐装→充氮→密封→杀菌→冷却 →检验→成品。

市场现状

概况

中国茶饮料市场自1993年起步,2001年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2002年,全国茶饮料的总产量接近300万吨,2003年,这一数字已超过400万吨。在中国台湾,在日本,茶饮料已超过碳酸饮料成为市场第一大饮料品种。
截止2005年,中国约有茶饮料生产企业近40家,其中大中型企业有15家,上市品牌多达100多个,有近50个产品种类。而与此同时,中国茶饮料消费市场的发展速度更是惊人,几乎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占中国饮料消费市场份额的20%,超过了果汁饮料而名列饮料市场的“探花”,大有赶超碳酸饮料之势。

分析

随着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茶饮料成为中国消费者最喜欢的饮料品类之一。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茶饮料产量已超过900万吨,茶饮消费市场已占到整个饮料消费市场的20%左右的份额。中国约有茶饮料生产企业近40家,上市品牌多达100多个,有近50个产品种类。市场上常见的茶饮料主要有康师傅、统一、哇哈哈、和其正等品牌的绿茶、凉茶、乌龙茶等系列产品。
茶饮料市场集中度
调查结果显示,茶饮料市场集中度cr4为75.4%,考虑到行业内的生产企业数量、产品差异及进入壁垒等要素,可以判定市场处于寡头垄断的格局,新产品进入有一定难度。
消费者特征分析
健康、时尚是茶饮料吸引消费者的主要原因。“天然、健康、回归自然”已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健康生活方式的消费潮流,而茶饮料之所以发展迅速,正是因为它满足了消费者的这种需求,茶饮料的消费方式符合了现代生活方式的要求 。
从消费者性别来看,茶饮料消费女性略多于男性,喝茶饮料不发胖是女性多于男性选择茶饮料的主要原因,而且女性对茶饮料具有保健特性的认知度高于男性也是其更多青睐茶饮料的原因之一。从年龄来看,l5—24岁的消费者是茶饮料的主要目标消费群,其次是25—34岁的消费者。这两个年龄段成为茶饮料的消费主体,与碳酸饮料和包装水的主要消费群差异不大。
茶饮料市场特征
首先,即开型茶饮料已成为主流品种,这类饮料消费者占居民总体的35%,而且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增强,茶饮料从其他类饮料消费者中争取市场份额的机会非常大。其次,新的茶饮料标准即将出台,市场对企业和产品个性化、差异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最后,茶饮料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茶饮料产品纷纷“换装”、“降价”,比如康师傅绿茶更换成新包装、康师傅冰红茶由500ml降至490ml、雀巢冰爽茶推出480ml的新装,通过“变相涨价”来应对成本压力。
茶饮料发展策略
(1)采用产品差异化战略,差异化是指企业所提供价值的独特性,并且得到消费者的认可。针对茶饮料市场的特点,市场挑战者可以从茶饮料的实用功能、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三方面来进行差异化设计。
(2)随着中国电子商务环境的完善,通过与大型b2c网站合作和自建平台等方式,可以更快的响应客户需求并作出反馈,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有效的巩固市场份额。
(3)中国饮料行业多样化趋势日趋明显,茶饮企业需集中资源专注于特定的细分市场,根据特定顾客群、产品系列或者某个特定区域市场调整产品定位、广告策略和渠道选择等。

未来发展

全球软饮料市场发展迅速,从软饮料的品种来看,碳酸饮料仍占主导地位,占世界总销售额的54%,其次是果汁饮料和矿泉水,分别占18.5%和13.6%。中国软饮料业近几年也取得了飞速发展:2008年1-11月中国软饮料制造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208,835,015,000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1,505,744,000元,实现累计利润总额16,128,486,000元。
近几年来,软饮料市场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原来备受推崇的碳酸饮料逐渐“退烧”,而以茶饮料为代表的无糖饮品迅速崛起,成为新的饮料市场主力军。在国外,茶饮料是20世纪90年代欧美国家发展最快的饮料。在国际上被称为“新生代饮料”,被认为符合现代人崇尚天然、绿色的消费追求。
2007年中国茶饮料市场销量达998亿箱,其中绿茶饮料占据42%的市场;红茶饮料的份额高达47%。中国茶饮料消费市场几乎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占中国饮料消费市场份额的20%,超过了果汁饮料,大有赶超碳酸饮料之势。
目前国内茶饮料市场品牌集中化的趋势较为明显,销售排名前十位的茶饮料品牌的市场份额超过96%。其中,统一、康师傅、麒麟、加多宝、王老吉(创立于清道光年间的凉茶品牌)、三得利、雀巢、娃哈哈、广贝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九成左右。正是看好茶饮料的未来发展前景,以碳酸饮料发家的“两乐”也随着市场的需求转身茶饮料市场。
随着茶饮料的出现及市场的繁荣,中国茶产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前景。21世纪饮料市场将是茶的世纪,茶饮料将成为“饮料之王”。

茶树起源

茶

图片:茶

历史渊源

茶树的起源应该是早于有文字记载的3000多年前。历史学家无从考证的问题,最后由植物学家解决了。他们按植物分类学方法来追根溯源,经一系列分析研究,认为茶树起源至今已有6000万年至7000万年历史了。茶树原产于中国,自古以来,一向为世界所公认。只是在1824年之后,印度发现有野生茶树,国外学者中有人对中国是茶树原产地提出异议,在国际学术界引发了争论。这些持异议者,均以印度野生茶树为依据,同时认为中国没有野生茶树。其实中国在公元200年左右,《尔雅》中就提到有野生大茶树,且现今的资料表明,全国有10个省区198处发现野生大茶树,其中云南的一株,树龄已达1700年左右,仅是云南省内树干直径在一米以上的就有10多株。有的地区,甚至野生茶树群落大至数千亩。所以自古至今,中国已发现的野生大茶树,时间之早,树体之大,数量之多,分布之广,性状之异,堪称世界之最。此外,又经考证,印度发现的野生茶树与从中国引入印度的茶树同属中国茶树之变种。由此,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遂成定论。

源自中国

近几十年来,茶学和植物学研究相结合,从树种及地质变迁气候变化等不同角度出发,对茶树原产地作了更加细致深入的分析和论证,进一步证明中国西南地区是茶树原产地。主要论据,简单地讲,有三个方面:
1.自然分布
至今所发现的山茶科植物共有23属,380余种,而中国就有15属,260余种,且大部分分布在云南、贵州和四川一带。已发现的山茶属有100多种,云贵高原就有60多种,其中以茶树种占最重要的地位。从植物学的角度,许多属的起源中心在某一个地区集中,即表明该地区是这一植物区系的发源中心。山茶科、山茶属植物在中国西南地区的高度集中,说明了中国西南地区就是山茶属植物的发源中心,当属茶的发源地。
2.地质变迁
西南地区群山起伏,河谷纵横交错,地形变化多端,以致形成许许多多的小地貌区和小气候区,在低纬度和海拔高低相差悬殊的情况下,导致气候差异大,使原来生长在这里的茶树,慢慢分置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不同的气候中,从而导致茶树种内变异,发展成了热带型和亚热带型的大叶种和中叶种茶树,以及温带的中叶种及小叶种茶树。植物学家认为,某种物种变异最多的地方,就是该物种起源的中心地。中国西南三省,是中国茶树变异最多、资源最丰富的地方,当是茶树起源的中心地。
3.进化类型
茶树在其系统发育的历史长河中,总是趋于不断进化之中。因此,凡是原始型茶树比较集中的地区,当属茶树的原产地。中国西南三省及其毗邻地区的野生大茶树,具有原始茶树的形态特征和生化特性,也证明了中国的西南地区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

产品分类

茶中文名

图片:茶中文名

根据茶饮料国家标准(gb/t 21733-2008)的规定,茶饮料按产品风味分为茶饮料(茶汤)、调味茶饮料、复(混)合茶饮料及茶浓缩液四类。茶饮料(茶汤)分为红茶饮料、绿茶饮料、乌龙茶饮料、花茶饮料及其他茶饮料。调味茶饮料分为果汁茶饮料、果味茶饮料、奶茶饮料、奶味茶饮料、碳酸茶饮料及其他调味茶饮料。
(1)茶饮料(茶汤) 茶饮料(茶汤)(tea beverage)是以茶叶的水提取液或其浓缩液、茶粉等为原料,经加工制成的,保持原茶汁应有风味的液体饮料,可添加少量的食糖和(或)甜味剂。产品中茶多酚(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含量≧300 mg/kg,咖啡因含量≧40 mg/kg。
(2)调味茶饮料调味茶饮料(flavored tea beverage)是以茶叶的水提取液或其浓缩液、茶粉等为原料,加入果汁(或食用果味香精)或乳(或乳制品)或二氧化碳、食糖和(或)甜味剂、食用酸味剂、香精等调制而成的液体饮料。包括果汁茶饮料、果味茶饮料、奶茶饮料、奶味茶饮料、碳酸茶饮料及其他调味茶饮料。
1)果汁茶饮料和果味茶饮料以茶叶的水提取液或其浓缩液、茶粉等为原料,加入果汁、食糖和(或)甜味剂、食用果味香精等的一种或几种调制而成的液体饮料。产品中茶多酚含量≧200 mg/kg,咖啡因含量≧35 mg/kg,果汁条饮料中的果汁质埴分数≥5%。 2)奶茶饮料和奶味茶饮料 以茶叶的水提取液或其浓缩液、茶粉等为原料,加入乳或乳制品、食糖和(或)甜味剂、食用奶味香精等一种或几种调制而成的液体饮料。产品中茶多酚含量≥200 mg/kg,咖啡因含量≥35 mg/kg,奶茶饮料中蛋白质质量分数≥0.5%。3)碳酸茶饮料以茶叶的水提取液或其浓缩液、茶粉等为原料,加入二氧化碳气体、食糖和(或)甜味剂、食用香精等调制而成的液体饮料。产品中茶多酚含量≥100 mg/kg,咖啡因含量320 mg/kg,二氧化碳气体含量(20 ℃容积倍数)≥1.5倍。4)其他调味茶饮料以茶叶的水提取液或其浓缩液、茶粉等为原料,加入除果汁和乳之外其他可食用的配料、食糖和(或)甜味剂、食用酸味剂、食用香精等的一种或几种调制而成的液体饮料。产品中茶多酚含量≥150 mg/kg,咖啡因含量325 mg/kg。
(3)复(混)合茶饮料 复(混)合茶饮料(blended tea beverage)是以茶叶和植(谷)物的水提取液或其浓缩液、干燥粉为原料,加工制成的,具有茶与植(谷)物混合风味的液体饮料。产品中茶多酚含量≥150 mg/kg,咖啡因含量≥325 mg/kg。
(4)茶浓缩液茶浓缩液(concentrated tea beverage)采用物理方法从茶叶水提取液中除去一定比例的水分经加工制成,加水复原后具有原茶汁应有风味的液态制品。产品按标签标注的稀释倍数稀释后其中的茶多酚和咖啡因含量应符合同类产品的规定。

澄清

如果一种茶饮料产品的澄清透明度较高,就会在消费者和经销商眼中显得品质很优秀。如果一种茶饮料产品的澄清透明度较低,就会在消费者和经销商眼中显得品质较低劣,甚至被认为是已经变质。在某种程度上,茶饮料的澄清透明程度甚至会严重影响到它在市场中的销量和销价。
茶饮料传统澄清工艺的原理
在传统的茶饮料生产工艺中,所消耗的大部分能耗是为了进行茶饮料的澄清处理。
影响茶饮料澄清度的主要原因,是茶液的冷后浑(优质红茶象征之一)现象。形成茶液中的冷后浑现象的主要因素是茶乳酪,它在高温时溶解,温度降低时变为不溶,形成冷后浑。我们日常饮茶时,如茶水放凉一段时间,都会发现这种现象。特别是在红茶中更显著。传统工艺采用将茶液在冷却后过滤的方法对冷后浑进行处理,或是将转溶和冷却两种方法相结合使用处理冷后浑。这两种处理方法都需要在过滤前将茶液的温度冷却到20℃以下,有的甚至冷却到5℃以下。其工艺路线和温度变化示意如下:(工艺模式:升温>85℃——冷却5℃后澄清——升温90℃)。

营养功效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了许多国家的饮料优劣情况,最终认为:茶为中老年人的最佳饮料。据科学测定,茶叶含有蛋白质、脂肪、10多种维生素,还有茶多酚、咖啡碱、和脂多糖等近300种成分,具有调节生理功能,发挥多方面的保健和药理作用。由于茶具有防止人体内固醇升高,有防治心肌梗塞的作用,茶多酚还能清除机体过量的自由基,抑制和杀死病原菌。此外,一般茶还有提神、消除疲劳、抗菌等作用。敦煌罗布麻茶有安神、提高免疫,活化血液,延年益寿的功效,这对健康人体来说是需要的。茶饮料还可以净化水质,减少放射性物质对人体的伤害。因此,在当前自然环境污染严重的情况下,特别是在城市居住的人们,更应经常喝点茶(唐、宋代的一种煮茶方法)。
饮茶的好处很多,概括起来有15条:
1.一般茶能使人精神振奋,增强思维和记忆能力。罗布麻茶则可以安神,松弛神经和提高免疫。
2.茶能消除疲劳,促进新陈代谢,并有维持心脏、血管、胃肠等正常机能的作用;罗布麻茶可以强心抗郁、通便利尿。
3.饮茶对预防龋齿有很大好处。据英国的一次调查表明,儿童经常饮茶龋齿可减少60%。
4.茶叶含有不少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罗布麻茶的微量元素补充正好就是预防人体缺钙和缺素症。
5.茶叶有抑制恶性肿瘤的作用,饮茶能明显地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6.饮茶能抑制细胞衰老,使人延年益寿。茶叶的抗老化作用是维生素e的18倍以上。
(7)饮茶有延缓和防止血管内膜脂质斑块形成,防止动脉硬化、高血压和脑血栓。
8.饮茶能兴奋中枢神经,增强运动能力,罗布麻茶可以安神助眠。
9.饮茶有良好的减肥和美容效果,特别是乌龙茶对此效果尤为明显。
10.饮茶可以预防老年性白内障
11.茶叶所含鞣酸能杀灭多种细菌,故能防治口腔炎、咽喉炎,以及夏季易发生的肠炎、痢疾等。
12.饮茶能保护人的造血机能。茶叶中含有防辐射物质,边看电视边喝茶,能减少电视辐射的危害,并能保护视力。
13.饮茶能维持血液的正常酸碱平衡。茶叶含咖啡碱、茶碱、可可碱、黄嘌呤等生物碱物质,是一种优良的碱性饮料。茶水能在提内迅速被吸收和氧化,产生浓度较高的碱性代谢产物,从而能及时中和血液中的酸性代谢产物。
14.防暑降温。饮热茶9分钟后,皮肤温度下降1-2摄氏度,使人感到凉爽和干燥,而饮冷饮后皮肤温度下降不明显,尤其罗布麻茶可以清凉泻火,固气润肺。
15.解酒护肝。罗布麻茶的功效尤其明显。

技术研发

工艺技术
茶饮料的生产工艺与其他饮料相似,具体工艺流程是:茶汁浸提→过滤→调配→浓缩→干燥。浸提分为热水浸提和低温长时浸提,后者的温度为零下30℃,时长4~5h,具体又可分为分批浸提和连续浸提。茶汁的浸提除了受内质因素影响外,还与水质、温度、时间、水量、茶水比有关。茶汁萃取方法可分为浸出式、浇渗式、逆向式连续萃取。比较而言,3种方法中渗透式所得茶汤浓度尽管差强人意,但是成本高、操作复杂,需要人力多;浸出式所得茶汤浓度低,但操作所需人力最少,效率最高,连续化程度最高;逆向式连续萃取法所得茶汤浓度最高最理想,它比浸出式所得茶汤浓度高1.5~2.5倍。浸提出茶汁可使用自动化程度高的连续板推式压滤机进行过滤。调配是饮料成品的关键工序,将所需要的物质按比例装配混合,为了保护色泽、防治沉淀,液体饮料添加了许多抗氧化剂、防腐剂、螯合剂和色素等物质,是不得不为的做法。浓缩设备有真空浓缩、冷冻浓缩和膜浓缩,一般浓缩过程会损失部分香气,非常可惜,后2种技术不但可以减少香气的损失,而且得到的香气品质很好;膜浓缩有很多方法,如超滤、透析、逆渗透等。干燥的方法也很多,如发泡干燥、喷雾干燥、冷冻干燥、真空滚筒干燥等,基本的可简化为真空和冷冻干燥;比较而言,冷冻干燥花费高,但风味不会损失,而喷雾干燥速溶茶冷溶性好。
技术难点及克服
茶饮料生产上容易发生很多问题,如沉淀,汤色难保持、香气损失严重等,还没有完美的解决的方案。沉淀主要表现为“冷后浑”和“茶乳酪”现象,前者是好现象,后者主要是一些茶多酚及其氧化物、蛋白质、生物碱、脂质等物质构成,它们通过氢键、盐键、疏水作用、溶解特性、电解质、电场等使茶汤沉形成。沉淀可以采取超滤技术和低温处理技术等物理方法解决,也可以采取化学方法解决,若将酸碱度调整好后,加入其他外源物添加物,如助滤剂、离子鳖合剂、食品添加剂、酶等,根据原理不同添加物的类也不相同。茶饮料的液体体系很不稳定,容易氧化,高温变褐,失去色泽、滋味,萃取和杀菌工艺特别容易改变汤色、破坏香气,可以采取包埋法、酶处理、添加抗氧化剂、离子护色法等方法保护颜色;添试剂的使用严重破坏香气,降低损失的措施有:尽量使用当年新茶;毛茶用火再次烘焙,改善其香气;萃取时加入β-环糊精包藏香气减少损失;利用回收装置回收香气等。

产业影响

茶

图片:茶

日本

由于中国茶叶生产及人们饮茶风尚的发展,还对外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朝廷在沿海的一些港口专门设立市舶司管理海上贸易,包括茶叶贸易,准许外商购买茶叶,运回自己的国土。唐顺宗永贞元年,日本最澄禅师从中国研究佛学回国,把带回的茶种种在近江(滋贺县)。815年,日本嵯峨天皇到滋贺县梵释寺,寺僧便献上香喷喷的茶水。天皇饮后非常高兴,遂大力推广饮茶,于是茶叶在日本得到大面积栽培。在宋代,日本荣西禅师来中国学习佛经,归国时不仅带回茶籽(被誉为东方橄榄油之称)播种,并根据中国寺院的饮茶方法,制订了自己的饮茶仪式。他晚年著的《吃茶养生记(2003年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一书,被称为日本第一部茶书。书中称茶是"圣药"、"万灵长寿剂",这对推动日本社会饮茶风尚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欧洲

宋、元期间,中国对外贸易的港口增加到八九处,这时的陶瓷和茶叶已成为中国的主要出口商品。尤其明代,政府采取积极的对外政策,曾七次派遣郑和下西洋,他游遍东南亚、阿拉伯半岛,直达非洲东岸,加强了与这些地区的经济联系与贸易,使茶叶输出量大量增加。在此期间,西欧各国的商人先后东来,从这些地区转运中国茶叶,并在该国上层社会推广饮茶。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荷兰海船自爪哇来中国澳门贩茶转运欧洲,这是中国茶叶直接销往欧洲的最早纪录。以后,茶叶成为荷兰人最时髦的饮料。由于荷兰人的宣传与影响,饮茶之风迅速波及英、法等国。

英国

1631年,英国一个名叫威忒的船长专程率船队东行,首次从中国直接运去大量茶叶。清朝之后,饮茶之风逐渐波及欧洲一些国家,当茶叶最初传到欧洲时,价格昂贵,荷兰人和英国人都将其视为"贡品"和奢侈品。后来,随着茶叶输入量的不断增加,价格逐渐降下来,成为民间的日常饮料。此后,英国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茶客。

印度

印度是红碎茶生产和出口最多的国家,其茶种源于中国。印度虽也有野生茶树,但是印度人不知种茶和饮茶,只有到了1780年,英国和荷兰人才开始从中国输入茶籽在印度种茶。现今,最有名的红碎茶产地阿萨姆。即是1835年由中国引进茶种开始种茶的。中国专家曾前往指导种茶制茶方法,其中包括小种红茶的生产技术。后发明了切茶机,红碎茶才开始出现,成了全球性的大宗饮料。
到了19世纪,中国茶叶的传播几乎遍及全球,1886年,茶叶出口量达268万担。西方各国语言种"茶"一词,大多源于当时海上贸易港口福建厦门及广东方言中"茶"的读音。可以说,中国给了世界茶的名字,茶的知识,茶的栽培加工技术,世界各国的茶叶,直接或间接,与中国茶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总之,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中国勤劳智慧的人民给世界人民创造了茶叶这一香美的饮料,这是值得我们后人引以自豪的。
©试茶么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4339号 在线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