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隆绿茶
晴隆绿茶,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晴隆绿茶卷曲形茶外形紧细卷曲;色泽匀整润绿;香气浓郁、持久;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醇厚、鲜浓。扁平茶外形扁平光滑,显毫、匀整;色泽润绿;香气纯正;汤色黄亮透明;滋味鲜醇、味甘、浓厚。
2017年12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晴隆绿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晴隆绿茶历史渊源
1980年7月13日,晴隆县人民在碧痕云头大山发现的茶籽(被誉为东方橄榄油之称)化石,经初步认定是新生代第三纪末第四纪初距今百万年以上的古生物四球茶茶籽化石;
2013年,晴隆县成立了晴隆县茶叶产业协会,把该县50多家茶叶加工企业及茶业专业合作社纳入协会组织。
晴隆绿茶产品特点
晴隆绿茶卷曲形茶外形紧细卷曲;色泽匀整润绿;香气浓郁、持久;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醇厚、鲜浓。扁平茶外形扁平光滑,显毫、匀整;色泽润绿;香气纯正;汤色黄亮透明;滋味鲜醇、味甘、浓厚。理化指标:水分(%)≤7.0;总灰分(%)≤7.0;水浸出物(%)≥38.0;茶多酚(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13.0。
晴隆绿茶产地环境
晴隆绿茶产自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县,晴隆县属高源峡谷区,最高点为县境西南隅与普安县交界处大厂镇的五月朝天以北约1千米处,海拔2025米,最低点麻沙河与北盘江汇合处,海拔543米,海拔高差达1482米。因受北盘江及其支流的强烈切割,切深长达500~700米,属深切割岩溶侵蚀山区。因此,全县地形起伏大,具有“山高坡陡谷深”的特点,地貌类型有低山、低中山、中山和高中山。石山地区岩溶发育强烈,伏流、地下河床、溶洞、落水洞、竖林、岩溶干沟等极为普遍。
晴隆县属温凉湿润的高原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光能资源较好,年均日照时数1462小时,全年总辐射量为103.26千米/厘米,雨水充沛,年平均气温14℃,总降水量在1500~1650毫米之间,无霜期约320天,适宜种植晴隆绿茶。
晴隆绿茶产品荣誉
2017年12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晴隆绿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晴隆绿茶地理标志
晴隆绿茶产地范围为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县莲城街道、东观街道、长流乡、中营镇、花贡镇、茶马镇、光照镇、鸡场镇、三宝彝族乡、沙子镇、碧痕镇、大厂镇、安谷乡、紫马乡等14个乡(镇、街道)现辖行政区域。
保护名称
晴隆绿茶。
品种
福鼎大白、龙井43及当地传统茶树品种。
立地条件
产地范围内海拔1100米~1700米,土壤类型为黄壤或黄棕壤,土壤pH值4.5~6.5,土壤有机质含量≥1.5%,土层厚度≥50厘米。
栽培管理
育苗:采用扦插育苗。
种植:种植时间为10月至次年2月。栽植密度≤60000株/公顷。
施肥:每年每公顷施腐熟有机肥≥25吨。
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采摘
采摘单芽、一芽一叶初展、一芽二叶初展。每年2月上旬至4月下旬,7月上旬至9月下旬。
加工
工艺流程:
扁平茶:摊青→杀青→理条→做形→干燥→提香。
卷曲形茶:摊青→杀青→揉捻→做形→干燥→提香。
工艺要求:
(1)摊青:厚度2厘米~10厘米,时间3小时~6小时,摊青叶“芽叶柔软,色泽变暗,青气减退,略显清香”为适度。
(2)杀青:温度180℃~240℃,时间2分~5分。
(3)理条:温度120℃~150℃,时间2分~5分。
(4)揉捻:成条率≥80%。
(5)做形:按要求进行做形,分为卷曲形茶、扁平茶。
(6)干燥:分两至三次干燥,至含水量≤7.0%。
(7)提香:温度60℃~100℃,时间1.5小时~2.0小时。
晴隆绿茶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贵州省黔西南州晴隆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晴隆绿茶的检测机构由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
晴隆绿茶补充介绍
晴隆县做优做强做大“晴隆绿茶”茶产业,大力发展高档名优茶,提高茶叶加工的标准化、机械化水平,大力扶持科技含量较高的茶叶特色产品,实施精品名牌战略,全面提升茶叶产业综合效益。
从3月初开始,晴隆春茶就陆续开始采摘。种茶大户小黎介绍,今年小叶茶茶青价格每斤平均在60元左右,大叶茶茶青价格每斤20元到30元之间,与去年相比翻了一番,来自江、浙、闽、沪的茶商们云集晴隆产茶基地收购新鲜茶叶。
截止2011年底,晴隆县新建茶园1.6万亩,改造老茶园1万亩,跨年度实施0.4万亩,新建无性系茶树良种苗圃100亩。全县茶叶面积达到8.4万多亩,同比增长22%;全年茶叶总产量达到1803.6吨,产值6526.2万元;实现农民收入6037.3万元,涉茶经济总量达到9000万元;茶叶企业增加值增长28%,实现利润增长21%;种茶收入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0%。目前,茶叶专业合作社有12家,各种茶叶加工企业有60多家,带动了3.6万户农户10万余人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