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茶园户队伍不断壮大,茶区扩展到了平原田地,出现了茶树排挤水稻的现象,以四川地区最有代表性。史称“蜀之茶园,皆民两税地,不殖五谷,唯宜种茶,……民卖茶资衣食,与农夫业田无异”。宋代植茶既可折税又能出售获利,因而南方农户植茶蔚然成风,争相仿效。鄂州崇阳县“民不务耕织,唯以植茶为业”。太平兴国初年,张咏到该地任地方官,为避免以后受榷茶之弊,下令拔茶植桑(太平兴国时期张咏发布的政策),“民以为苦”。其后官府榷茶,鄂州其他各地茶园户或失业或贫困不堪,独崇阳县以缣纳税,免遭其害,生活安定富足。因而崇阳之民,对张咏殊为感激。
拔茶植桑
它是什么?拔茶植桑是太平兴国时期张咏发布的政策。
内容概述:
明代中后期,茶税苛重,由三十取一,增加至十取其一。《西乡县志》载然税重多扰,民不聊生,利不胜害也。汉中地区曾有拔茶植桑之事。《宁羌州志》的《劝桑行》诗中有拔茶只因桑无税,户外催课人不忧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