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
图片:宋代点茶拜师仪式共有22位弟子拜师
《大观茶论(宋徽宗赵佶所著的关于茶的专论)》在中国茶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文化地位,是研究宋代点茶(唐、宋代的一种煮茶方法)的重要参考资料,也是今人复原宋代点茶技法的必读著作。该书成于北宋年间,其作者正是曾在镇江就番端王的宋徽宗赵佶,使得镇江与“宋代点茶”渊源深厚。
宋联可博士受家人影响自幼酷爱饮茶、学茶、专研点茶,每日坚持学茶、行茶,以茶修身。2015年开始策划与运营以点茶为核心的文化基地项目,该项目现已成为镇江市校馆衔接教育基地、江苏省文化厅和侨办授牌的“中华文化海外交流基地”、入选国务院文化和旅游部《2018年文化产业手册》。
2019年1月,宋代点茶被列入镇江润州第三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名单。
2019年4月23日,宋联可博士代表中华传统技艺老师在中德经贸合作交流晚宴上展演非遗宋代点茶,以欢迎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贵宾德国前总统、全球中小企业联盟主席克里斯蒂安·武尔夫,武尔夫先生在欣赏与品尝点茶后,给予高度赞扬。非遗宋代点茶展演第一次代表中华节目走向国际舞台。
非遗宋代点茶具有一整套完整的传承体系,《宋代点茶传承体系》获得国家版权。2019年4月16日“己亥春非遗宋代点茶拜师仪式”共有31位弟子拜师,2019年5月7日己亥端午非遗宋代点茶拜师仪式共有22位弟子拜师,非遗团队逐渐扩大,宋联可博士带领众弟子发愿共同传承非遗宋代点茶、弘扬中华优秀传承文化。
2019年4月1日,宋联可博士代表中华传统技艺老师欢迎“元老会”代表团成员,向联合国前秘书长、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潘基文介绍了宋代点茶在世界茶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此技艺在镇江地区传承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底蕴,并将潜心多年研制的非遗宋代点茶茶粉(具有提神醒脑的功效)以及点茶所用的建盏和茶筅赠送给了潘理事长。非遗宋代点茶相关物品第一次代表中华礼物出现在国际舞台。
简介
点茶,是中国传统沏茶方法之一,根据当前的考古、文献资料来看,其出现时间不晚于唐末五代,盛行于两宋(公元960年~1279年),明代泡茶法盛行后,点茶法(宋代斗茶所用的方法)式微,在中华大地几近失传。中国茶饮在宋代最为盛行,宋徽宗赵佶甚至御笔亲书《大观茶论》,此书成为关于宋代点茶影响力最大的一部著作,流传后世。《大观茶论》记载:“至治之世,岂惟人得以尽其材,而草木之灵者,亦得以尽其用矣。”宋代,盛行点茶法,在社会各个阶层中普及,茶不仅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饮茶的风俗也深入到人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到了宋代,中国的茶道发生了变化,点茶法成为时尚。和唐代的煮茶法不同,点茶法是将茶叶末放在茶碗里,注入少量沸水调成糊状,然后再注入沸水,或者直接向茶碗中注入沸水,同时用茶筅搅动,茶末(茶叶的碎末)上浮,形成粥面。
点茶,也常用来在宋代斗茶时进行。它可以在二人或二人以上进行,但也可以独个自煎(水)、自点(茶)、自品,它给人带来的身心享受,能唤来无穷的回味。
点茶是两宋饮茶的主流形式,是中国古代茶艺的代表之一,已传播到日本、韩国、朝鲜,它对日本抹茶道和高丽茶礼产生较大的影响。
《大观茶论》原名《茶论》,为宋徽宗赵佶所著的关于茶的专论,因成书于大观元年(1107),故后人称之为《大观茶论》。全书共二十篇,对北宋时期蒸青团茶的产地、采制、烹试、品质、斗茶风尚等均有详细记述。其中“点茶”一篇,见解精辟,论述深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北宋以来我国茶业的发达程度和制茶技术的发展状况,也为我们认识宋代茶道留下了珍贵的文献资料。
南宋开庆年间,斗茶的游戏漂洋过海传入了日本逐渐变为当今日本风行的“茶道”。日本《类聚名物考》对此有明确记载:“茶道之起,在正元中筑前崇福寺开山南浦昭明由宋传入。”日本《本朝高僧传》也有“南浦昭明由宋归国,把茶台子、茶道具一式带到崇福寺”的记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