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顶黄芽
产于四川省名山县蒙顶山山区。蒙山黄芽的采制工艺与茶品:以每年清明节前采下的鳞片开展的圆肥单芽为原料,经过一杀青、两色黄、一堆放、三复锅、二烘焙等制作工艺,使成茶芽条匀整,扁平挺直,色泽黄润,全毫显露;汤色黄中透碧,甜香鲜嫩,甘醇鲜爽;叶底全芽嫩黄。是黄芽类名茶极品。
蒙山茶(四川省雅安市特产)栽培始于西汉,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唐元和八年(813)李吉甫撰《元和郡县图志》载:“严道县蒙山在县南十里,今每岁贡茶(古代中国朝廷用茶)为蜀之最。”每年清明节前,名山县令择吉日,沐浴礼拜,朝服登山,请山上寺院主持大和尚焚香祷告,开启茶园。在“皇茶园(蒙顶主峰的五个小山头之中的茶园)”中采摘茶叶360片(合夏历全年日数),炒制成茶,存入两只银瓶,贡送京都,供帝王祭祖之用。同时,在蒙山上清峰、甘露峰、玉女峰、井泉峰、菱角峰等处采摘“凡种”茶叶,揉制成团,名“颗子茶”,贮于18只锡瓶之内,陪贡入京,称作陪茶。这正如有诗所云:“蒙茸香叶如轻罗,自唐进贡入天府。”蒙顶茶年年作为贡品奉献历代皇室享用,直到清末罢贡,长达一千一百多年。新中国成立后,(1959年)蒙顶茶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
霍山黄芽
霍山黄芽盛产于安徽省霍山县盛产一种名茶,其品质特征是:外形条直微展,匀齐成朵、形似雀舌、嫩绿披毫,香气清香持久,滋味鲜醇浓厚回甘,汤色黄绿清澈明亮,叶底嫩黄明亮,故被称为“霍山黄芽”。司马迁《史记》记述:“寿春之山(霍山曾隶属寿州,故称寿春之山)有黄芽焉,可煮而饮,久服得仙。”唐朝李肇《国史补》把黄芽列为14品目贡品名茶之一。自唐至清,霍山黄芽历代都被列为贡茶。宋代开设霍山茶场,茶叶主要运销苏州、扬州、山西、山东、河南、东北等地。明朝万历年间,霍山县令王毗翁《黄芽焙茗诗》云:“露蕊纤纤才吐碧,即防叶老采须忙。家家篝火山窗下,每到春来一县香。”1915年,霍山黄芽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质奖。1999年,霍山黄芽再获全国“中茶杯”名优茶评比一等奖。霍山黄芽已被列为全国名茶之一,“金叶黄芽”与黄山、黄梅戏并称为“安徽三黄”。霍山黄芽之所以出名,其根本原因在于其内在本质。它的茶叶芳香物质及其主要生化成分含量十分丰富。据农业部茶叶质量检测中心检测显示,霍山黄芽的香气成分共有46种之多,其中香叶醇含量高出一般名茶5倍之多。同时,霍山黄芽还富含氨基酸、茶多酚(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咖啡等生化成分,虽不能“久服得仙”,但长饮霍山黄芽,确实有助于延年益寿,有益于身体健康。霍山黄芽的优秀品质缘于独特的生态环境和优良的茶树品种。霍山黄芽主产于该县海拔600米以上的山区。
霍山黄芽加工工艺复杂、工序繁琐,是国家为物质文化遗产。安徽绿力生态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结合家传秘方再次复制千年霍山黄芽,现被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霍山黄芽传统工艺传承人。该公司所出“清茗”黄芽也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荣誉。
完整的黄芽霍山黄芽内容请点击展开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