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特征
水色蜜绿鲜艳带黄金,香气清香幽雅似花香,滋味甘醇滑润带活性,包种茶(与冻顶乌龙茶并称为台湾两大名茶)最注重香气,香气越浓郁质量越高级。包种茶茶叶外观为条索状,色泽翠绿。
茶叶文化
制茶比赛
包种茶原是福建制茶的特殊技巧,茶叶采摘下来后就在该地焙制成团茶,进贡京师。因宋代皇帝皆嗜饮茶,徽宗更是品茶高手,因此对茶的品质要求甚高亦带动了制茶技术的竞争,闽浙一带每年举办茶叶比赛,最盛时有二十二省六百余县参加,选出与赛中上 好品种二十余种,其中以武夷茶的香气、滋味最佳。所谓包种茶是武夷岩茶的制造方法之一。
文化影响
包种茶不仅开创了台湾茶叶的制茶史,更是创造出了山城小镇坪林的流金岁月。坪林位于台北县的东南,重山环绕,林木茂盛,山林中有一方平地,蜿蜒而过的是清澈见底的北势溪,沿溪两岸是苍翠的茶园。溪水如同两条绿带怀抱坪林。茶是坪林人的重要经济命脉,全乡90%以上的人从事茶业和与茶相关的产业。吴德亮先生称赞这里是“条条道路通茶园”。坪林的老街至今仍保留着传统的茶贩行业。作为北台湾最为盛名的茶乡,传承的不仅是清香独具闻名于世的包种茶,而且是承载着台湾茶业文化与历史的特殊意义。
完整的包种茶茶叶文化内容请点击展开免费阅读..
自然地理
产地分布
台湾所生产的包种茶以台北文山地区所产制的品质最优、香气最佳,所以习惯上称之为“文山包种茶”。文山地区包括台北市文山、南港,台北县新店、坪林、石碇、深坑、汐止等茶区。约有2300多公顷,
生长环境
茶园分布于海拔400公尺以上的山区,环境特殊,尤以坪林地区山明水秀,气候终年温润凉爽,雪雾弥漫,土壤肥沃。
选购标准
包种茶的品质因制作时间、鲜叶品质、制作工艺等的不同,质量等次千差万别,那么如何选购上等包种茶?
首先是望:即观其外形。将干茶捧在手上对着光线检视,看茶叶颜色是否鲜活。
完整的包种茶选购标准内容请点击展开免费阅读..
加工工序
采摘标准
台湾包种茶的采摘分为春夏秋冬四季,3月中旬~5月上旬为春茶,5月下旬~8月中旬为夏茶(夏季生产加工的茶叶),8月中旬~10月下旬为秋茶,10月下旬~11月中旬为冬茶,其中以春茶、秋茶及早期冬茶品质较佳。鲜叶采摘标准为与新梢顶芽开面采二、三叶。不同品种、不同时间采的鲜叶,应分开制作。
制作工艺
台湾包种茶的初制工艺依次分为日光 (或室内加温)萎凋、室内萎凋 (静置与搅拌)、炒青、揉捻、初干、焙干等工序。
完整的包种茶加工工序内容请点击展开免费阅读..
历史发展
图片:包种茶
名称由来
据日人井上房邦氏之调查报告指出,包种茶是在距今150余年前由福建泉州府安溪县人王义程氏所创制,仿武夷岩茶的制法制造安溪茶,并由他倡导及传授制法,当这种茶叶制成后,用方形福建毛边纸两张内外相衬,放茶四两包成长方形的四方色,放在炉中干燥,再选出其中品质最好的一种,出售时;也用方纸二张内外相衬包成放入茶叶四两包成长方形之四方包(每包四台两)或扁形四方包(每包半两),包外盖上茶名及行号印章,称之为包种,然后运往福州加入香花(有茉莉花、玉兰、树兰等)出售,或经由厦门直接运销南洋,这就是包种茶制造的开始,也是包种茶名称的由来。
发展历程
台湾从事包种茶的制造,据考许多文献所载均说系始自清代同治十二年(1873)。盖以当时台湾之乌龙茶,遭受世界茶业不景气影响,再加以台北当时专制乌龙茶出口之五家洋行,认为台湾茶价昂贵,无利可图,乃一致中止收购,致使乌龙茶有行无市,陷于惨境。其后乌龙茶市况,日见衰退,大有“无人问津”一脉不振之势。此对台湾茶业之发展,显有莫大之打击。亦即清代台湾乌龙茶遭受厄运时期。当时台北一般茶商,鉴于乌龙茶之市况,自五家洋行中止收购以后,景气日衰,迫不得已,即将台北一带滞销之乌龙茶,大部份装运福州,悉数改制包种”茶,当时在福州通称为“花香茶」。此固为台湾乌龙茶改制包种茶之由来,亦实为台湾从事制造包种茶之先声。
完整的包种茶历史发展内容请点击展开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