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绿茶
沂水绿茶,山东省沂水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沂水绿茶是纯手工加工的山东内陆高山绿茶,生产基地散布在蒙山山脉的群山之中。20世纪50、60年代,沂水县实施“南茶北引”工程,把原本在南方生长的茶树种到了海拔数百米的高山之上,这些移居来的茶树历经几十年风雨,造就了半野生性的品质,加工生产的茶叶独具山东高山绿茶特点,耐冲泡、香气高,品质优良,口感纯正,具有怡人的鲜果香、花芽香。
2010年04月0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沂水绿茶”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沂水绿茶历史渊源
1965年,曾在南方茶区工作过的山东省委书记谭启龙同志,组织有关部门,借鉴青岛公园种植茶树成功经验,号召南茶北引,提出茶叶自给。山东引种茶树、生产茶叶从此开始。当时山东省委倡导全省南茶北引,提出“山东十年保证茶叶自给”的口号,全省掀起了种茶高潮,形成了“胶东半岛、鲁中南、东南沿海”三个茶区。当时沂水县十八个公社都有茶园,引种茶园面积达1万亩,即“沂水万亩茶园”。亩产量30千克左右(干茶),接近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出现了院东头乡的曲家洞子、下小庄,崔家峪的青石万等亩产干茶150—200千克的高产典型。
沂水绿茶产品特点
卷曲形茶
外形:条索卷曲、紧结、匀整;不同级别茶叶色泽从翠绿到墨绿,但不得枯黄、断碎。内质:香气高,从嫩栗香到纯正;汤色从嫩绿明亮到黄绿明亮,但不浑浊;滋味浓醇、无异味;叶底从嫩绿明亮到黄绿明亮。
扁形茶(1985年创制的茶品)
外形:光扁平直,不同级别茶叶从光滑到扁平;色泽从嫩绿到黄绿,匀整洁净。内质:栗香浓郁,从嫩香到纯正;滋味醇厚,无异味;汤色从嫩绿明亮到黄绿明亮;叶底从嫩绿明亮到黄亮。
沂水绿茶氨基酸≥8%,咖啡碱≥3.0%,茶多酚(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25%,水浸出物≥36%。
沂水绿茶分精品、特级、一级、二级、三级五个等级,各等级组成如下:
级别
芽叶机械组成%
单芽
一芽一叶初展
一芽一叶
精品
≥95
≤5
—
特级
≥30
≥70
—
一级
—
≥70
≤30
二级
—
≥30
≤70
三级
—
—
≥70
沂水绿茶产地环境
地貌特征
沂水绿茶产自山东省沂水县辖区内的蒙山山脉、沂山山脉的山坡和山前缓坡岗地。大致为东南向,呈向东南突出的崮形山系、岭谷相连,绵延不绝。森林资源丰富,全县木材蓄积量达12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30%。
土壤特征
沂水县土壤共有3个土类,11个亚类,17个土属,67个土种。以棕壤土类为主。沂水绿茶产区土壤呈南北过渡带特性。茶园依地势分布有黄土、金黄土土种。发育于两大山脉山麓的亚类淋溶褐土的金黄土,成土母质是古代沉积岩、页岩的风化坡积物;棕壤类黄土,成土母质是石灰砂岩类残积物。土质属壤土至轻粘土,表土酸碱度pH5.4—5.8,心土粘粒含量高,蓄水保肥性能好,有机质、氮素水平适宜,是江北地区最适宜植茶的土壤。矿质养分丰富,适合于茶树生长发育。
沂水县境内资源丰富,素有“百库千塘”之称,全县有水资源8.16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742立方米。有大中小型水库151座,其中大型水库2座,跋山水库为山东省第三大水库,总库容5.2亿立方米,水质清澈、纯净,是理想的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
沂水县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度62.4%,具有显著的大陆性气候特点:四季变化分明,春季干燥少雨。夏季高温高湿,雨量集中;秋季秋高气爽,冬季干冷,雨雪稀少。
积温
沂水县日平均气温≥0℃日期为农耕期。平均初日为2月26日,终日为12月4日。其日数:南部为282.3天,北部为280.8天。其积温:南部为4368.6℃,北部为4563.3℃。80%的保证率积温:南部积温4579.5℃,北部为4508.4℃。≥10.0℃日期为越冬作物活跃生长期和喜温作物生长期,平均初日4月9日,终日为10月29日,间隔日期为204天,80%保证率的积温:南部为4092.1℃,北部为3933.0℃,≥20℃日期为喜温作物适宜生长和安全成熟期。南部一般从5月30日至9月12日,间隔日数为105.8天。80%保证率的积温为2343.7℃;北部一般从5月31至9月11日,间隔日数为103.8天。80%保证率的积温为2336.0℃。
地温
沂水县地温变化与气温变化基本一致,高温出现在7—8月份,最低温出现在1月份。地温日变化一般大于气温,且因地表状况及土壤质地不同而有明显差异。全县多年平均地面温度为15℃,比气温高2.7℃。地面平均最高温度为31℃,比最高气温低12.6℃。地面平均最低温度为5.2℃,比平均最低气温低2℃。1983年6月27日地面极端最高温度达65℃,比气温高26℃。1964年2月12日地面极端最低温度为-28.1℃,比气温低11.5度。全县冻土期为10月下旬至翌年4月上旬。封冻期为12月中旬至2月中旬,一般土壤冻结深度达10厘米以上。1968年最大冻土深度达64厘米。平均解冻日期为2月中旬。
日照与辐射
沂水县多年平均每天日照6.6小时,年日照时数为2414.7小时,年均日照率为55—58%。日照北部多于南部,一般相差70—80小时。春季日照时数为680—707小时,占年总日照时数的28%;夏季日照时数为624.3—693.2小时,占年总日照时数的26%;秋季日照时数为583.9—608.2小时,占年日照总时数的24%;冬季日照时数为554.2—582.7小时,占年日照总时数的22%。年太阳总辐射量平均为118.5—122.6千卡/平方厘米,同样北部高于南部,南北相差4.1千卡/平方厘米。5月份最多,为14.4—14.9千卡/平方厘米。12月份最少,为5.7千卡/平方厘米。1—5月递增,8—12月递减。
降水
沂水县年均降水量为770.2毫米,由于境内多山,地形复杂,加上不同天气系统的影响,降水在空间和时间上分布很不均匀。从空间看,西南部降水较多,并向东北部递减。西南部、中部年降水量在740—800毫米,北部和东部年降水量700—740毫米。从时间上看,季、月之间降水很不均匀。春季降水111.6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14.5%;夏季降水490.0毫米,占年降水量的63.6%;秋季降水139.6毫米,占年降水量的18.1%;冬季降水29.0毫米,仅占年降水量的3.8%。其中7月份降水最多,为241.7毫米,占年降水量的31.4%。1月份降水最少,为9.2毫米,仅占全年降水量的1.2%。年均降水天数为84.3天,7月份最多,为15.5天,8月份次之,为12.2天,1月份最少,仅2.3天。全县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1960年降水量达1297.7毫米,1989年仅降水377.7毫米,相差24倍。据1959—1990年32年的统计,年降水量大于770.2毫米年均值的有14年,占43.8%;小于770.2毫米年均值的有18年,占56.2%,其中降水量小于600毫米的有9年。
湿度
沂水县1、2、12三个月属干旱气候,4、5、10、11四个月属半干旱气候,6、9两个月为半湿润气候,7、8两个月为湿润气候。全县多年平均水气压11.9毫巴,最大水气压为38.5毫巴。随着温度的增高,降水增多,水气压也随之增大。全县气候有热、温、压同步的特点。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适宜的土壤和降水,为绿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理想的自然环境。
沂水绿茶产品荣誉
2005年开始,沂水绿茶获“临沂市绿色优质农产品明星基地”、“临沂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山东省科技特派员工程示范点”、“山东茶及茶制品行业十佳品牌”、“山东省特优绿茶”、“中国林交会金奖”、“临沂市名优农产品十佳品牌”、“临沂十大名茶”等荣誉,并获得农业部无公害认证。
2010年04月0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沂水绿茶”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沂水绿茶地理标志
沂水绿茶产于山东省临沂市辖区的沂水县院东头乡、高庄镇、夏蔚镇、泉庄乡、崔家峪镇、黄山铺镇、姚店子镇、许家湖镇、四十里堡镇、龙家圈乡、诸葛镇、沂水镇、道托乡、高桥镇、沙沟镇、圈里乡、马站镇、杨庄镇、富官庄乡,总面积约2434.8平方千米。沂水县位于山东省东南部,地理坐标地理坐标为东经118°13′—119°03′,北纬35°36′—36°03′之间。位于临沂市最北部,北靠沂山西临山东第二名山蒙山、东临日照市。
(1)产地选择:院东头乡、高庄镇、夏蔚镇、泉庄乡、崔家峪镇、黄山铺镇、姚店子镇、许家湖镇、四十里堡镇、龙家圈乡、诸葛镇、沂水镇、道托乡、高桥镇、沙沟镇、圈里乡、马站镇、杨庄镇、富官庄乡,产地环境质量符合《无公害食品茶叶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5020—2001)的要求。
(2)品种选择:根据沂水绿茶的风格特点,选择多毫芽重型品种,原料基地栽培的是经过驯化的多毫型大叶良种茶树,主要为当地培育的高山茶(高海拔地区茶叶的通称)及福鼎系列茶、久抗等。
(3)生产过程管理:沂水绿茶生产过程必须严格按照《无公害高山绿茶栽培技术规程》操作。生产过程中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必须符合《无公害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T/T5017—2001)和《无公害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5018—2001)。为了保证沂水绿茶的品质特色,尤其要注重以下环节:
①选地建园适宜:茶园选择土层深厚的金黄壤,全园深垦,重施底肥,夏垦春植。新拓茶园选择坡度小于15°的山间隙地、土层在1米以上的缓坡地,pH值4.5—6.5。种茶时必须打破粘盘层,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通气、透水能力。按150厘米大行距开沟,尽量减少破坏原熟土层,沿等高线开挖定植沟,沟深不浅于50厘米,沟宽60厘米左右。开沟时分层回填土,并分层混施底肥。最下层将沟底挖松后放入秸秆、树枝、稻草、绿肥或土杂肥等有机物,施入足量底肥,形成有效的内排水通道;盖土20—25厘米后施入第二层肥料,以施饼肥或腐熟的猪牛羊厩肥为主,一般每亩不低于1500—2000千克猪牛羊厩肥或相当肥效的其它肥料,另加200千克饼肥,肥料层离沟面不少于15—20厘米。夏季整地,地整好后种植绿肥,熟化土壤,然后冬季或来年春季种茶。茶园土壤质地粘重,要建立完整的排灌系统,岗坡地茶园还要备好灌溉设施,挖好蓄水塘坝。茶园周边的乡土树种尽量保留,并适当植树,营造良好自然生态环境。
②定植管理到位:低沟深植,全园覆盖,秋肥夏施。栽植茶树以秋分至立冬或雨水至春分间为宜,最好在2月中旬至3月中旬,一般采用低沟定植法。规格为双行或单行条植,大行距150厘米,小行距30厘米,株距25—30厘米,每穴1—2株。定剪高度15—20厘米,但至少应保留2—3片叶。定植后全园覆稻草1000千克或茶行两侧覆黑色地膜,以防止杂草生长和水土流失。栽培高山绿茶原料茶树,茶苗定植后、旱期与梅雨季节管理与成活率关系最大,要确保较高成活率,新茶(春季采摘的头几批鲜叶)园必须要专人精心管理,定期除草、修剪、防病、治虫、培土。定植后要浇透定根水,天气干旱时每5—7天浇水1次,每次浇水要浇透;梅雨季节土壤水分过多,要理通水平排水沟和溢洪沟,及时排涝。幼龄茶园除草应人工铲除,全年6—7次,不能使用除草剂;追肥在初夏第一次生长结束时用粪尿50千克,兑水稀释后浇施,夏秋季再施追肥(1—2)次,基肥在9月下旬至10月中下旬,幼龄期每亩每年100—200千克饼肥或堆肥2吨,加复合肥25千克,以后随树龄的增长逐年增加;成年茶园每年2月下旬—3月上旬每亩追肥30—50千克,重修剪后5月下旬施基肥,亩用200千克饼肥加NPK复合肥50千克。9—10月深翻施堆肥覆草过冬,全面的管理措施能利用夏秋季茶树生长高峰期培育壮枝壮芽,提高育芽能力;病虫防治要选用有针对性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严格掌握施药时间和用量,秋末用0.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封园,能有效降低虫卵基数减少化学防治用药。
③尽早形成立体采摘面:低定短放,夏剪秋养,培养立体采摘树冠。为了尽快提高茶蓬覆盖率,培养芽重型采摘面,茶苗栽后进行三次定型修剪,应严格控制每次修剪高度。第一次在定植时进行,高度为离地15—20厘米;第二次在第二年2月下旬进行,高度为离地30—35厘米;第三次在次年8—9月或第三年2月下旬进行,高度为离地
45—50厘米。此后,按成年茶园的修剪方法管理,多采取立体栽培方法。即每年春茶采摘结束后,5月20日前离地40—50厘米处重修剪之后停采养树,以培养新梢为来年采摘枝。
(4)鲜叶收获及制茶:
①原料采摘:适时嫩采,芽苞肥壮。在4月初至谷雨前后,当越冬茶芽生长至一芽一叶时,开始采摘,这时芽苞最饱满,芽叶内含物也最丰富。特级以单芽为主,芽长在2.5厘米左右原料不低于95%,要选择芽长相近,饱满肥壮的芽苞,无病虫、无冻伤、无鱼叶、鳞片等。
②鲜叶处理:低温高湿,薄摊长放。环境应符合GB/T18204.21、GB3095—1996规定,场地应洁净、干燥,防止污染,清洁通风、阴凉,室温在20℃左右不高于25℃、相对湿度在70%以上的环境中摊放,低温有利于茶叶内物质向好品质转化,适当提高湿度有利于肥壮芽叶的适度摊放,保证芽叶内外均匀一致。摊放器具选用竹制品,厚度不超过2厘米,及时薄摊,时间春茶为4—6小时,秋茶1—2小时,轻轻翻叶一次。摊放至芽叶柔软、叶色变暗,散发出青香或果香为适。
③杀青:高温快杀,透杀匀杀。设备选用6CST—40滚筒杀青机或手工电炒锅。投叶温度为杀青机筒腔空气温度100℃以上、电炒锅160—180℃。6CST—40杀青机每小时投叶量为20千克左右,电炒锅每锅200—250克。鲜叶在滚筒内杀青时间2分钟左右,在电炒锅中手工杀青时间为4分钟左右,再连续青锅(理条)20分钟。叶色由鲜绿转为暗绿色,青草气消失,叶质柔软,无红梗、红叶,无焦边、焦斑,手捏茶叶成团,松手即散,发出淡茶香或果香、清香为适度,杀青失重率在40%左右。杀青叶应及时置于通风透气处摊凉,摊凉厚度为2厘米—4厘米,摊凉时间15—20分钟。
④理条整形:快理凉软,恒温轻压,从理杀整形到辉锅(扁形茶初制的一道工序)过程中,要保持茶叶温度在40℃左右。设备选用6CLZ—60振动理条机。投叶温度为槽锅温度达到70—90℃。投叶量为每次投入杀青叶1—1.5千克,时间为10分钟左右。茶条理直,失重率达40—50%为适度。理条后的茶叶及时摊凉,厚度不超过3厘米,摊凉20分钟,至芽叶回软。用手工炒制时,则是与杀青工序连续完成。整形设备选用6厘米D多用机。温度为槽锅内温度80—90℃。慢炒3分钟,至芽叶回软时加压,特级加轻压1—2分钟左右,一级、二级再加重压1分钟,茶叶成形后减压,再加速快炒,速度先慢后快,加压先轻后重,以茶叶能在槽锅内轻度抛起翻动为适度。整形时间约20分钟。茶叶在槽锅内炒至芽尖部发硬,有触手感,失重率达60%;摊凉厚度不超过3厘米,时间20分钟左右。
⑤辉锅干燥:平滑挺锅,足干提香。以电炒锅手工锅为主,也可用设备为6CLZ—60型振动理条机辅助,温度为60℃—70℃先低后高,渐升至80—90℃,投叶量为每槽投入整形叶100—150克,时间为10—15分钟。达到手捻茶叶有少量碎片,失重率65%。摊凉20分钟以上,茶叶冷却至室温。足干设备选用6CH—941烘干机或茶叶烘焙机。热风温度为60—80℃。厚度为1—1.5厘米,边烘边翻5—10分钟。手捻茶叶成粉末,水分在6.5%以下即可。摊凉至室温。
⑥手工精制:各级沂水绿茶精制以手工为主,用风选或手工簸,除去片、断碎茶叶,筛去茶末(茶叶的碎末),即可包装。
(5)生产记录要求:沂水绿茶生产的全过程,要建立田间生产档案、加工制作档案、产品出入库档案,全面记载并妥善保存,以备查阅。
沂水绿茶补充介绍
沂水绿茶,是沂水县高山茶业合作社依托山东蒙山龙雾茶业有限公司的加工农产品。沂水绿茶基地是全国绿茶生产基地最北端、高山绿茶,品质优良,富含氨基酸和茶多酚。
种植地区
地处山东省内陆山区的院东头乡是沂水县最大的绿茶产区,这里生长着2000多亩五六十年代南茶北引时期遗留下来的茶园。由于当地处于北纬36度的山区,属高纬度内陆山茶区,,昼夜温差和光照明显高于全省其它产茶地区,所产绿茶内质好、香气高、耐冲泡,很受消费者欢迎。而院东头乡一带由于群山环抱,森林覆盖率高,形成了独特的小气候环境,受倒春寒影响小,春季回温明显高于周边地区。加之,当地茶园大多在向阳坡梯田里,光照充足。通过多年采摘经验来看,这里自然生长的春茶采摘时间与全省其它地区能提前半月左右。由于自然生长,茶叶品质好.。
农产品地理标志
2009年,沂水绿茶通过了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负责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的审查和专家评审工作的专家认可,被确认为地理标志产品。-
沂水绿茶产于山东省临沂市辖区的沂水县院东头乡、高庄镇、夏蔚镇、泉庄乡、崔家峪镇、黄山铺镇、姚店子镇、许家湖镇、四十里堡镇、龙家圈乡、诸葛镇、沂水镇、道托乡、高桥镇、沙沟镇、圈里乡、马站镇、杨庄镇、富官庄乡,总面积约2434.8平方公里。沂水县位于山东省东南部,地理坐标地理坐标为东经118°13′-119°03′,北纬35°36′-36°03′之间。位于临沂市最北部,北靠沂山西临山东第二名山蒙山、东临日照市,生产面积1000公顷,年产优质绿茶4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