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碑茶
漆碑茶,四川省宣汉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漆碑乡素有“川东茶乡”的美誉,当地盛产的漆碑茶色泽黄绿油润、香气栗香馥郁、滋味醇厚回甘、汤色黄绿清亮、叶底嫩绿明亮,独具“三绿”特色。
2013年09月26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漆碑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漆碑茶历史渊源
宣汉县漆碑乡具有悠久茶叶种植、加工和贩运历史。新中国成立前,碑牌沟(漆碑乡原名为碑牌沟)茶农就肩挑茶叶“走西乡”(今陕西省汉中市)。
2009年,漆碑乡成立了茶叶生产领导小组,负责全乡茶叶产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定期召开茶叶产业专题办公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2010年,漆碑乡聘请有关专家、技术员举办茶叶种植技术培训讲座6次,开办茶叶生产、管理、加工技术培训班8期,并通过以会代训的形式,召开各种会议50余次,培训人数达300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4000余份。培养了一大批懂生产、会技术、善经营的干部和群众。
2010年5月,漆碑乡按照《农业专业合作社法》的有关规定,在宣汉县率先成立了第一个茶叶专业合作社——宣汉九苑茶叶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由258户茶叶种植大户组成,覆盖4个行政村、2600亩种植基地,拥有标准高产茶1800亩、良种茶苗圃20亩。同时,合作社又企业联合成立了宣汉县硒茶协会,形成了“统一生产秩序、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定价收购、统一系列加工、统一包装销售、利润按比例分成”的“五统一分”的生产经营体制,确保茶叶龙头企业、基层茶场和种茶农户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促进茶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漆碑茶产品特点
漆碑茶色泽黄绿油润、香气栗香馥郁、滋味醇厚回甘、汤色黄绿清亮、叶底嫩绿明亮而闻名,独具“三绿”特色。还因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土壤和传统的加工工艺。茶叶茶多酚(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咖啡碱、维生素等加工损失少,含量高。尤其是茶叶中含有对人体非常有益的硒。
漆碑茶产地环境
宣汉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北大巴山南麓,川、渝、鄂、陕结合部,介于东经107°22′—108°32′,北纬31°06′—31°49′之间,东北与重庆市城口县接壤,东与重庆市开州区相邻,南连开江县,西接达川区、通川区和平昌县,北与万源交界,东西最长110.6千米,南北最宽78.8千米,边界线总长590.6千米,幅员面积4271平方千米。
宣汉县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无霜期长。年均气温16.8℃,日照1488小时,降水量1230毫米,无霜期296天。宣汉县域极端最高气温为41.3℃(1959年8月24日),极端最低气温为-5.3℃(1975年2月15日)。宣汉县域降水量最多的年份是1983年,降水1698毫米。降水量最少的年份是1966年,降水865.9毫米。日降水量最大是1989年7月8日,降水242.4毫米。
宣汉生态良好。境内地形复杂、山势逶迤,由东北向西南倾斜绵延,呈“七山一水两分田”总体地貌,平均海拔780米,最高2458米(龙泉大团包),最低277米(君塘千丘塝),森林覆盖率达59%。有“川东林都、天然氧吧”美誉。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非常适宜于茶产业的生产发展。
漆碑茶产品荣誉
漆碑茶先后获“有机产品”认证、“四川名牌产品”称号、“AAA”质量信用等级、“四川省著名商标”称号、巴蜀食品节金奖和银奖。
2002年,宣汉县被省农业厅授予“优质茶叶生产基地县”称号。
2006年,漆碑乡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乡。
2013年09月26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漆碑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漆碑茶地理标志
漆碑茶产地范围为四川省宣汉县土黄镇、樊哙镇、漆碑乡、石铁乡、渡口土家族乡、三墩土家族乡、漆树土家族乡、龙泉土家族乡共8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一、品种
福鼎大白茶、名山131茶等经审(认)定的适制漆碑茶的茶树良种(2002年金盾出版社出版图书)。
二、立地条件
产地范围内海拔600米以上,土壤pH值4.5至6.5,土层厚度≥80厘米,土壤有机质含量≥1.5%,硒含量0.25毫克/千克至0.38毫克/千克。
三、栽培管理
1.建园:坡度15°以下的缓坡地,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开垦深度在60厘米以上。
2.定植:时间为11月上旬至翌年3月下旬。采用单行或双行条栽方式种植,每公顷栽植6万至6.5万株。
3.施肥:农家肥为主,有机肥为辅,根据土壤特点和茶树生长情况适时追肥。
4.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摘
1.采摘时间:春茶为3月上旬至5月下旬;秋茶为8月上旬至10月中旬。
2.采摘方式:人工采摘。
3.采摘标准:采摘单芽至一芽二叶,严禁采摘雨水露水芽叶、紫色芽叶、病虫芽叶。
五、加工工艺
1.工艺流程:
(1)烘青:鲜叶摊放→杀青→摊凉回潮→揉捻→烘二青→理条→筛分→烘三青→足干。
(2)炒青:鲜叶摊放→杀青→摊凉回潮→揉捻→炒二青→炒三青→足干。
2.工艺要求:
(1)摊青:在阴凉处摊放,摊放厚度1厘米至4厘米,摊放4小时至6小时,至叶片柔软,失水率达25%至35%。
(2)杀青:温度150℃至180℃左右,至水分55%至65%。
(3)揉捻:采用人工或揉捻机揉捻。
(4)足干:温度60℃至80℃,1小时至1.5小时,烘干至水分≤6.5%。
六、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
(1)烘青茶:
级别
外形
内质
形状
色泽
匀度
净度
香气
汤色
滋味
叶底
特级
细嫩有毫
墨绿油润
匀整
净
清高
黄绿明亮
醇爽
黄绿细嫩有芽
一级
细紧带毫
墨绿油润
匀整
净
清香
黄绿明亮
尚醇爽
黄绿细嫩带芽
二级
紧细尚直
墨绿
匀整
尚净
清正
黄绿尚亮
尚醇爽
黄绿尚嫩
(2)炒青茶:
级别
外形
内质
形状
色泽
匀度
净度
香气
汤色
滋味
叶底
特级
紧细显峰
灰绿油润
匀整
净
带栗香
黄绿明亮
浓爽
黄绿细嫩有芽
一级
紧细浑实
灰绿尚润
匀整
净
香高
黄绿尚亮
尚浓爽
黄绿细嫩带芽
二级
紧实
灰绿稍润
匀整
尚净
尚高
黄绿尚明
浓尚爽
黄绿嫩匀
2.理化指标:水分≤6.5%,总灰分≤7.5%,碎茶≤2.0%,非茶类夹杂物≤1.0%,水浸出物≥38.0%。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漆碑茶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四川省宣汉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漆碑茶的检测机构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
漆碑茶补充介绍
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漆碑茶四川省宣汉县土黄镇、樊哙镇、漆碑乡、石铁乡、渡口土家族乡、三墩土家族乡、漆树土家族乡、龙泉土家族乡共8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宣汉县人民政府关于报送漆碑茶地理标志产品建议保护区域的报告》,宣县府〔2013〕19号宣汉县地方标准:DB511722/T023、025、032-2010《漆碑茶》
漆碑茶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福鼎大白茶、名山131茶等经审(认)定的适制漆碑茶的茶树良种。
二、立地条件
产地范围内海拔600m以上,土壤pH值4.5至6.5,土层厚度≥80cm,土壤有机质含量≥1.5%,硒含量0.25㎎/㎏至0.38㎎/㎏。
三、栽培管理
1.建园:坡度15°以下的缓坡地,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开垦深度在60cm以上。
2.定植:时间为11月上旬至翌年3月下旬。采用单行或双行条栽方式种植,每公顷栽植60000至65000株。
3.施肥:农家肥为主,有机肥为辅,根据土壤特点和茶树生长情况适时追肥。
4.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摘
1.采摘时间:春茶为3月上旬至5月下旬;秋茶为8月上旬至10月中旬。
2.采摘方式:人工采摘。
3.采摘标准:采摘单芽至一芽二叶,严禁采摘雨水露水芽叶、紫色芽叶、病虫芽叶。
五、加工工艺
1.工艺流程:
(1)烘青:鲜叶摊放→杀青→摊凉回潮→揉捻→烘二青→理条→筛分→烘三青→足干。
(2)炒青:鲜叶摊放→杀青→摊凉回潮→揉捻→炒二青→炒三青→足干。
2.工艺要求:
(1)摊青:在阴凉处摊放,摊放厚度1cm至4cm,摊放4小时至6小时,至叶片柔软,失水率达25%至35%。
(2)杀青:温度150℃至180℃左右,至水分55%至65%。
(3)揉捻:采用人工或揉捻机揉捻。
(4)足干:温度60℃至80℃,1小时至1.5小时,烘干至水分≤6.5%。
六、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
(1)烘青茶:
级别
外形
内质
形状
色泽
匀度
净度
香气
汤色
滋味
叶底
特级
细嫩有毫
墨绿油润
匀整
净
清高
黄绿明亮
醇爽
黄绿细嫩有芽
一级
细紧带毫
墨绿油润
匀整
净
清香
黄绿明亮
尚醇爽
黄绿细嫩带芽
二级
紧细尚直
墨绿
匀整
尚净
清正
黄绿尚亮
尚醇爽
黄绿尚嫩
(2)炒青茶:
级别
外形
内质
形状
色泽
匀度
净度
香气
汤色
滋味
叶底
特级
紧细显峰
灰绿油润
匀整
净
带栗香
黄绿明亮
浓爽
黄绿细嫩有芽
一级
紧细浑实
灰绿尚润
匀整
净
香高
黄绿尚亮
尚浓爽
黄绿细嫩带芽
二级
紧实
灰绿稍润
匀整
尚净
尚高
黄绿尚明
浓尚爽
黄绿嫩匀
2.理化指标:水分≤6.5%,总灰分≤7.5%,碎茶≤2.0%,非茶类夹杂物≤1.0%,水浸出物≥38.0%。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